对淘宝卖家来说,不仅需要好好去了解一下店铺运营过程中的专业术语,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的产品类型,比如说标品和非标品,想必不少卖家都分不清楚吧。
标品和非标品是相对的概念,所以我们了解其中一个的特点,就能推出另外一个了。下面是标品的6个特性,非标品的与之相反:
1、功能类似或同样,外型类似,因而在检索上顾客并不会翻好几百页去找商品。
2、大多数客户搜索访问到就提交订单了,因而排行对标品的检索总流量影响极大,而且许多标品顾客喜爱看销售量,造成品类到顶后流量有质的飞跃。
3、标品类目转换率会较为高,由于外型功能一样,绝大多数用户仅有必须选购的情况下才会检索选购。
一些标品品类开淘宝直通车定项热门推荐的部位实际效果并不太好,是由于制造行业转换率高,靠前次检索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顾客就早已考虑了买东西的要求,即便在热门推荐见到的顾客选购的几率也并不大。
4、标品类关键字总数非常少,也由于这一点造成淘宝直通车非常贵。标品对价钱的影响非常大,相同商品比对手低1块钱,转换率可以比对手高许多,点击量与转换率很可能不正比。
5、标品爆品寿命长,难被别人超越,一般除非是和时节相关,要不然一直都能卡在TOP品类里边。
6、知名品牌具备很强的溢价能力工作能力,山寨货则忽略。销售量对数据信息的影响很可能很极大。
怎么区分?
1. 首先是买家角度。
我们从两个产品来说,一个是手机贴膜,一个是女装。
这两个产品,一个是标品,一个是非标品。
同一个买家,在购买两类产品的时候行为和态度上会有什么样区别呢?
首先,当买家要买手机贴膜的时候,它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是贴膜的功能吗?
比如:贴膜是什么材质?怎么用?用了有什么效果?
绝大多数不是!买家在搜索这个产品的时候,对于上述问题已经有答案了。也就是说,买家对于产品的属性是很了解的。
他更加关心的,是型号的匹配度!
找到匹配的型号,他会点开20个产品反复对比吗?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基本浏览3~5款产品就下单了,也就是说,决策效率很高。
那么,再想一下,买家愿意为这个产品付出多少钱?10块?20?
如果我现在做了一款贴膜,工艺考究、品质优良,但是50元一个,他会买单吗?恐怕不会。
还有,月销只有10件的卖得动吗?
最后,这个买家下次又要买手机贴膜,他会从已买到的宝贝里面找到这个产品,再次下单,还是直接淘宝首页重新搜索?
另外,他收货后发现产品也就那样,不算很满意,他会退货还是将就着用?
所以,总结一下以上6点,买家对标品的表现是:了解产品属性、决策效率高、价格敏感度高、排名敏感度高、店铺忠诚度差、退货率低。
符合以上六点的产品还有打印机、品牌手机、猕猴桃、书、男袜等等。
2. 从自己店铺的角度,看买家进店的关键词
如果进店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品牌词、型号词,比如“三只松鼠”、“惠普M126”,那么这个店铺一定是经营标品的店铺。
如果进店关键词更多是属性词、长尾词,比如“纯棉衬衫”、“牛仔裤 女 高腰 新款”这样的词,那么这个店铺往往在经营非标品。
3. 从市场角度,也就是竞品的角度来看
我们上面说,标品受到价格、排名的影响因素更大,因此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卖的好的会非常好,卖的差的会非常差。
1)首先,我们搜索“猕猴桃”,按销量排名。看下销量排名第一的产品,和第一页最后一名(也就是第44名)的产品,销量差距有多大。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名月销20万件,最后一名月销9千件。22倍的差距!
2)其次,看销量前10的零售价格,看它们的价格分布。我们发现,猕猴桃下排名前十的产品,零售价都在25~30元这个区间内,价格差距很小。
3)最后,看下竞品主图都在强调什么卖点。很明显,大家都在强调“价格”。
4. 受品牌影响
另外,标品和非标品也不是永恒的,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品牌。
比如零食,在没有三只松鼠等品牌之前,这个品类就是标准的非标品,买家想买干果,往往直接搜索类目词进来,比如“碧根果”,而且往往会经过多番比较、看价格、看评价,最后才下单。
但一旦形成大品牌割据形态,这个类目就开始向标品转变,买家在搜索时会有很大一部分人群直接搜索“品牌词”来找产品,比如想买碧根果的时候直接搜索三只松鼠。
而且,从此之后,这类产品的销量差距也会逐渐拉大,很多小卖家,原来依靠产品特色能够有些销售的,但是后面就会被品牌挤占掉生存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