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以为中国外卖市场格局已定时,京东以“搅局者”之姿正式入局。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招募,并宣布 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可全年享受免佣金政策。
此前,“京东以‘只抽5%佣金’的旗号突然冲进外卖市场” 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外界对于行业格局变动的诸多猜测。许多人没想到,很快京东就一改低调的态度,正式吹响进军外卖行业的号角,且优惠政策超过之前的传言,直接对早期入驻的商家免佣金。
电商跨界做外卖,背后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部驱动。随着电商流量增长逐渐触顶,平台获取流量的难度日益增大。在如今选择繁多的市场环境下,吸引用户打开 APP,成为实现下单转化的重要前提。
因此,即使一些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却依然成为各大互联网大厂争夺的焦点。例如阿里系、美团、滴滴等,纷纷入局共享单车领域,借助高频消费场景,带动平台其他服务的曝光与访问,外卖业务的逻辑亦是如此。
从外部环境来看,京东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曾经的优势领域面临被竞争对手蚕食的挑战。比如,美团凭借外卖等高频业务带动电商销售,在3C数码领域持续发力,与小米、华为、联想等众多品牌建立合作关系,丰富3C数码产品的品类和品牌覆盖度。
随着大厂们的业务趋同度越来越高,未来竞争的重点将聚焦于精细化运营。在当前的外卖行业,美团和饿了么以七三分的比例,占领主要市场份额。不过,其中并非没有突围的机会。商家们诟病的佣金,就成为京东外卖在发展初期打开局面的武器。
此前美团曾回应,网传30%的高佣金率数据不实,实际商户佣金率在6%—8%。而在社交平台上,仍有不少商户反馈平台佣金率达20%—30%。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数据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外卖订单中的部分配送费、佣金以及发放给用户的红包等成本,都是由商户来承担,将这些成本全部计算在内,就导致了网传的高佣金。无论计算方式如何,不少商家确实面临经营压力。
从用户角度来看,一些外卖店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存在担忧。基于此,京东以外卖市场的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为切入点,希望凭借品质这一差异化优势进军外卖市场。“我们将通过审核营业执照、审核门店照片、销售人员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确保品质,后续也会不断提升全方位审核能力。”京东方面表示。
外卖平台好不好,最终还是消费者说了算。目前,京东外卖正处于蓄势阶段,接入商家的品类有待进一步拓展,在送达时间和用户实付款方面尚不具备优势。在初期优惠政策结束后,常态化运营能否保持可持续性,还有待继续观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