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消息,昨晚,在海南博鳌举行的“新浪财经之夜-正和岛夜话”上,滴滴出行董事长程维发表了关于共享经济和智能汽车商业化的演讲。
程维认为发展共享经济最好结合市场的特点发展,而最好市场的三个特点便是大众、高频、刚需。另外,互联网时代以后把整个社会拉平,降低了成本,是共享经济成为可能的必须条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全力以赴投入未来智能汽车的制造,他觉得这是工业文明走向互联网文明的“最后一战”,现在的汽车被未来的2.0智能汽车颠覆,在他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程维表示。
以下为演讲实录:
程维: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浪漫的一次财经活动,这个地方不像是博鳌的论坛,更像一个沙滩的派对,也不像新浪之夜,有点像玫瑰之约,气氛很好。
还要特别感谢一下正和岛,尤其是依文的夏总(夏华),滴滴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找依文找夏总学习过,她完全敞开怀抱,知无不言。那段时间,滴滴作为出行企业特别想去找“衣食住”的企业学习一下。
“衣”找的就是依文,我们学习依文在服装里面的高品质服务。“吃”我们找了海底捞,“住”找了链家,依文夏总非常大方,我们学完以后他还给我们送衬衫。我们有一个部门说外部送的礼物是不能收的,所以我们又给送了回去,但那个衣服只有我能穿。我们去海底捞,给我们送了“券”,我特别期待去链家送我们什么,结果送的是“忠告”就没有别的了。
当下依然是个很好的创业时代
因为这里是博鳌论坛,所以在分享“共享经济”之前,可能还要讲讲信心,创业和信心是这次博鳌论坛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一两年前大家都觉得经济环境特别好,好像一定要创业,创业一定能成功。这一两年觉得好像环境特别差,投资也不行了,创业也不行了。
滴滴是一家从三年半前开始创业的公司,在不算绝境、算逆境的环境里面发展起来的企业。我是83年的出生,靠着80万在北京创业,没有任何的政府背景,我们在创业开始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概有14次被各地政府封禁,但到今天为止,我们还能创立滴滴这样的企业,我觉得这就是在中国创业的机会。
因为我们投资了印度的打车软件,投资了东南亚的打车软件,欧洲和日韩也在看,但这些国家都没有成长出像滴滴这样的企业,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让企业家、让创业者停下脚步的,现在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很好的时代。
分享经济是很超前的理论
跟大家讲一讲滴滴和分享经济。滴滴开始做的事情,我们叫打车软件,后来又有了“互联网+”,别人说我们是“互联网+出行”,再后来又有了“供给侧改革”,别人又说滴滴是典型的“供给侧改革”企业。我觉得创业也好、实践也好,永远是领先于理论的,我们是在前线去探索,在做一些解决用户需求的事情,慢慢的被总结出规律、被总结出理论,但我觉得分享经济依然还是很超前的理论。
今天晚上我碰巧跟李稻葵教授一起吃饭,我就问他,我说分享经济到底怎么定义?他说1989年有一个定义,但那个定义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分享利润的分享经济,并不是今天我们提到的分享经济,所以,到今天为止并没有一个很系统的研究什么是分享经济、怎么发展分享经济,它的背景、好处都不是很系统。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口号已经明确的提出来了,而且是在很高级别的政府报告里面,所以今天我们还是非常超前的。
滴滴的现有业务是如何诞生的
滴滴想做的事情是用互联网连接所有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把所有的用户需求——从线下拦车移到互联网上,打造一个最高质量的交易引擎,在云端去做最优的匹配,以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提高每一个用户的体验。
我们最早做的不是分享经济,最早做的是出租车的信息化,把出租车从一个线下的行业搬到互联网上来。后来我们发现80%的出租车司机都已经是滴滴用户的时候,但好像高峰期依然叫不到车,好像我们没有那么多手段去进行司机的服务和管理,所以我们开始推出专车,又推出了快车。
后来我们发现不管有多少职业司机在平台上面,高峰期依然还是叫不到那么多的车,因为如果高峰期每个人都可以叫到车,那平峰期这些车干吗去呢?只有不到1/5的需求了,所以我就很困惑,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这样一个城市出行的问题,直到有一天碰到了北大的周其仁教授,他举了博鳌的例子,他说这是典型的潮汐需求,不管是春运还是黄金周,高峰期的需求和平峰期差10倍,博鳌不可能为了所有旅客去建酒店,如果今天博鳌所有人都能住上一间酒店,那在其他时间这些酒店就是浪费的,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我问怎么办?他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高峰期的时候,把那些家庭旅馆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市场化的平台调动起来,高峰期的时候,那些高档酒店可以涨价,但家庭旅馆还相对便宜,很多人住不了酒店,还可以住家庭旅馆。
所以只有把B2C和C2C结合起来,把那些非专职司机的空余时间、闲置资源分享出来,才有可能把高峰期和平峰期的问题完美解决。所以我们推出了越来越开放的这种快车产品,推出了快车、拼车、顺风车、跨城顺风车。
现在我们的成交率比较有保障了,大概在全国范围之内能实现90%以上的应答率,除了很偏僻的地方,一般都能叫到车,哪里都有车。只要你愿意拼车,在城市里有60%的机会面是可以拼到一个人的,这种潮汐的体系下面,我们开始不断整合所有的车辆。
滴滴要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我经常在办公室里看那些潮汐的车流,我会想,有多少车连接上了互联网、有多少车连上了滴滴,如果有一个平台把他们连接到一起,实现整个城市的调度,可能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慢慢我们开始变成了平台化的企业,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我们不认为专车、出租车、顺风车,或者任何一个垂直品类的产品可以满足城市里面用户的需求。我相信最终会是一个一站式的平台,才能使得效率实现最高,所以滴滴坚定的往这个方向去走。我们的使命一直没有变过——“让出行变得更美好”,我们的愿望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但是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又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大家提出分享经济,我们到底为什么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分享经济的代表和一个排头兵,为什么会源于出这样的行业和企业,这是最近半年非常近我们开始思考的。
出行行业里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
首先我们认为,在工业时代,更多的是物权的私有化是所有权的概念。由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商品极大的丰富,所以,工业时代以后,所有人的梦想都是变成中产阶级,比如“美国梦”是我要成为一个有房子、有车子,有一个院子、有一条狗的人,大规模的生产使得商品过剩也满足了这种私有化的需求,所以有了几百年特别大的繁荣。但是直到工业时代晚期,也就是最近十年,很多领域开始出现了资源紧缺,人们发现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东西,因为地球、空气、交通、很多领域,包括能源都有瓶颈,资源并不支持每个人欲望无限的索取,这是第一个大背景。
在那些最瓶颈的、资源最紧缺的领域,孕育出了最先锋的分享经济,比如说交通。为什么今天中国还没有Airbnb?因为大家还不习惯把自己的房子分享出去,中国也没有习惯把衣服分享出去,而顺风车、快车成为了发展最快的领域。这是因为交通资源、路面资源是最大的瓶颈。过去的十几年,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在快速的发展,但是道路的发展跟不上车的发展,所以前段时间还有一些提案,要把围墙拆了,增加道路供给。
交通资源是平面资源,所以平面上人越来越多,出行的道路资源就越来越紧张的。中国的车到底是不是狠多?好像已经很多了,我老家在一个县城,我回家到县城感觉那条路都已经堵的要死了,北京、上海更不用说。但实际上中国只有1.5亿辆私家车、机动车,大概有8亿城镇人口,大概只有15%左右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在北京这样有3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只有500万辆机动车,也是15%,而美国是50%,美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有1—2辆的小汽车,所以中国只有美国1/3汽车拥有量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已经不堪重负了,这与中国的城市建设、路网建设、城市的路面都有关系,所以在出行行业里,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
我们把机动车的数量从1.3亿辆提高到5亿辆这不现实,没有那么多资源让你提高,各地都在限制买车,提高各种各样的费用,但并没有一个替代性的方案去让大家能够很好的出行。这个替代性的方案,就是在不增加汽车总量的情况下面,通过更好的分享提高汽车的使用率。
新经济发生于资源瓶颈行业
分享是相对于拥有的,相对于独有、独食的。说这辆车平常是你用的,但是在你上下班的过程中可不可以把它的使用权分享出来,变成你们两个人共用,这样就不需要每个人都买一辆了。一辆车如果坐4个人,就省了4个车的位置,不仅仅缓解拥堵、缓解污染,而且让这个城市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所以第一,分享经济是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孕育出来的新业态,一定是在这些行业发展碰到了瓶颈的时候发展的。
Airbnb在美国、欧洲、南美快速发展,也是因为那些地方有大量的人挤进去,但是酒店供应不够,所以逼着家庭旅馆分享出来,因为有人愿意付钱租你家的床铺,开始资源紧缺下面形成了交易市场,开始形成了这样新的业态。所以,在发展瓶颈的行业里面会孕育新经济的发展。
没有互联网平台就没有分享经济
第二,没有互联网平台,分享经济是没有条件发展的。所有的分享都是互联网组织的,在互联网产生之前,拼车的成本是很高的,要么在路上举牌子,或者BBS上去认识人,交易成本非常高,使得原来有瓶颈、有困难的情况下,并没有可行的平台和组织方案。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交通行业特别大的瓶颈,才使得整个分享经济开始在这个领域里面快速的发展。
中国有可能是共享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最大的市场之一
我们还发现,中国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买车非常贵,你要自驾开一次车也很贵,中国自驾开车是20美金,大概100块钱,但是你打车相对便宜,在美国,自己开一次车,10公里大概是7—8美金左右,他买车很便宜,开起来也很方便,但是打车是很贵的,出租车大概要20美金,Uber在美国要14美金,他比你自己开车还要贵。这就造成了美国的特点,穷人都是自己开车,有钱人天天在打车。
中国反过来,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小白领都是打车,一旦有钱就要去买一辆车。所以这使得中国的自驾出行,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会越来越多的去流向像滴滴这种共享出行的平台,因为他的成本和性价比有优势。共享经济和拥有经济的性价比之间使得用户更快的迁移过来,我们相信中国有可能是共享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最大的市场之一。
今天滴滴做了一站式的出行平台,改变的是用车的方式,三年前我们还在路边拦车呢,在一年半以前我们并不习惯有专车,一年半以前是我们把这个行业非常快的推动起来。大概一年以前才开始有快车,去年的7月份才开始有顺风车,去年的9—10月份移动巴士才开始,这样一个很传统的交通行业,正开始非常快的变化,到了风口浪尖,这些都是在刚才我讲的大背景之下有了快速的发展。
传统汽车产业被智能汽车颠覆只是时间问题
但今天滴滴所代表的用车方式的改变,还仅仅是汽车的第二次革命,推动城市交通由现在的1.0向未来的2.0发展,今天用车方式的改变,还只是这个大浪潮里面的第一朵小浪花。很快,第二波是智能汽车,第三波是无人驾驶,他们会更加深刻的改变出行方式,改变整个城市的交通。
智能汽车在中国还不是那么的热,大多数人还在研究智能手机,但是美国所有最前沿、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投入未来的智能汽车了。美国的苹果、特斯拉、谷歌,这些企业都在全力以赴投入未来智能汽车的制造。很多传统汽车企业非常担心美国和硅谷代表的智能汽车对整个汽车工业产生冲击,我觉得这是工业文明走向互联网文明的“最后一战”,工业文明最后的堡垒就是汽车工业了,就像诺基亚代表的传统工业时代的手机,被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颠覆一样。现在的汽车被未来的2.0智能汽车颠覆,在我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智能汽车是什么?按需定制,无人驾驶,新能源,电动汽车,特斯拉在做电动汽车,谷歌在做无人驾驶,苹果在做智能汽车,他们对于硬件的理解,硬件、软件之间谁轻谁重,和传统汽车行业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面,所以这是第二波的浪潮。但今天我们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还在研究智能手机,我觉得可能未来5—10年我们依然会错过很大的一波产业浪潮和机会,就是智能汽车。
实现无人驾驶仅需六年时间
再往后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会使得第三方共享出行的网络成本再降低60%,今天滴滴平均大概是4美金,未来可能是2美金就可以用一次,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后,买一辆车会变成非常奇怪的一个事情,无人驾驶我们判断还有6年的时间,前3年是技术的演进,后3年是硬件成本的降低,实现商业化。
原来我们觉得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Alpha GO在欧洲诞生出来打败李世石以后,我们突然觉得好像变天一样,无人驾驶也是一样,一定在未来5—10年内很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在加州,无人驾驶已经合法了,已经有无人驾驶的车在路上开了,柳青告诉我,他在开车,路上有一辆车是没有驾驶员的,把他超过去了,他觉得很恐怖。无人驾驶会使得用车成本进一步降低60%左右,那个时候为什么还要买一辆车呢?你买一辆车也是无人驾驶的,你坐进去跟坐滴滴的车一模一样,10年以后你买一辆车就像今天你买一匹马一样,会非常的奇怪。
只有中国能够在互联网领域与美国一较高下
我们看到的是今天技术的演进,整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还是符合大的趋势、大的潮流的。中国是在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过渡之中,我们看到中国还是抓住了信息革命的机会,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几乎只有中国能够跟美国一较高下,欧洲、印度、东南亚、俄罗斯,几乎很难发现当地有非常大、非常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集群和这样一个创业的环境,只有中国诞生了这么多的企业。
去年,习大大参加中美论坛,还有年底的乌镇大会,几乎没有哪一国的元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参加互联网的高级论坛,把“互联网+”定成高级战略,这在欧洲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在上一个时代非常强,就不会抓住下一个机会,欧洲、日韩那些工业时代非常强的国家,碰到互联网时候也是看不懂、排斥的,在欧洲甚至有反硅谷联盟。
我觉得这些都是今天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分享经济是里面的一个浪潮,就像智能汽车,就像无人驾驶,就像今天互联网在人工智能里面发生改变一样,它其实是一个大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革命的这样一个开始、一个篇章。
滴滴致力全球化
滴滴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浪潮里面快速的发展,抓住中国的机会,也能够代表中国去抓住这个行业在全球的机会。
去年年初,我们开始提国际化,那个时候公司才成立2年半,我们所有的股东、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说我们是异想天开,疯了,阿里巴巴十几年了今天才开始提全球化,但是在我看来,三年滴滴全球化不是早了,而是晚了,像硅谷那些公司一样,我去日本见到孙正义,他说软银不是日本的公司,我们只是一家总部在日本的公司,第一天起我们就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才有可能抓住窗口期,等到我们在中国强大了,这个窗口也已经关闭了,出不去了。虽然有很多困难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去PK一下,这个PK的过程会给我们一些经验和教训,哪怕倒在路上也会给后来的中国企业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滴滴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机会,才有了一波非常快速的发展,特别希望我们能够不断的有这种创新的能力,就像之前一样,不断能够带来新的产品,能够独立思考,能够不断的去挑战一些我们认为原来可能还不够好的产品,带来一些社会没有的,但可能会让生活会变得更美好的东西。可能还有困难,但是滴滴一定会坚持,也希望得到今天所有朋友的支持。谢谢大家!
问答部分:
资源紧缺的地方就是风口
主持人艾诚:谢谢程维。听着程维讲那么谦虚,但是又那么专业和务实,一面徐徐的海风,所有人伴随着你的言语都在畅想。如果说共享经济是方向的话,现在很多人都已把以滴滴打车为楷模的共享经济作为自己创业的方向,能否告诉我们,哪些是共享经济创业的风口?哪些是坑?
程维:资源紧缺的地方,把有限的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人用,这种地方我觉得就是机会和风口。哪些地方是紧缺的吧,在我看来都会有机会的,就像我刚才讲Airbnb在国外,酒店资源不够用,那么多人涌进来,就会把家里分享出来。
主持人艾诚:家庭厨房是吗?
程维:当然,比如回答吃饭,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做着类似的事情。
主持人艾诚:什么不是呢?我们要谨防这种风口上的盲目。
为什么中国没有Airbnb
程维:分享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也是需要市场做选择的,他也需要付钱的,Airbnb要付钱,顺风车也要付钱的,如果分享经济的价格跟专业拥有的价格之间没有足够的比较优势,就很难。比如中国为什么没有Airbnb?因为中国的酒店很便宜,中国200块可以住很好的酒店,但是房子很贵,你在我家住,我租出去都好几千一个月。
而且中国大多数酒店又很新的,所以性价比比起来,为什么去住你家不住酒店呢。美国的酒店很旧,几十年了,但是价格又很贵,家里面是很好的,价格又不高,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大家会在性价比里面做选择。即使资源紧缺,还是要有合理的性价比,所以美国性价比合适就会有Airbnb,中国就比较难。
主持人艾诚:刚才的问题是以共享经济为创业或者事业使命的人,但是更大一批人,他的传统行业或者本身受到了共享经济的威胁,我相信今天在场有很多企业的代表,有没有人想问程维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说我是传统行业,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在传统在转型、在升级,我就来问。
你觉得传统行业参与共享经济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传统行业不要盲目追求概念
程维:我觉得不要盲目去追求一些概念,还是要找到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真正的竞争力之所在吧。
主持人艾诚:能举个例子吗,比如说一家制造企业、制衣企业,我们就以夏总的企业为例,因为夏总稍候也会分享她在共享经济方面的尝试,看看你们两位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程维:我们都在满足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滴滴在满足出行的要求,夏总在做高端的服装,特别是像不仅仅是衣服了,到背后的管家服务,我觉得中国马上有一个很大的中产阶级的阶层,这些阶层可能会赚钱,但是并不会享受生活,并不知道怎么去打理自己,怎么去能够快乐,所以今天我觉得依文做了很多事情是契合用户的需求的,所以最关键的事情是你有没有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去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分享经济在某些领域里面是一个利器,也不要盲目套用了。
主持人艾诚:最后一个问题,是替像我这样的老百姓问的,有人预言,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国可能会有300万的自由职业者,我估计这个数字应该是被低估了,每个个人在共享经济里面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程维:这一定是一个趋势,就像互联网时代以后把整个社会拉平,降低成本。滴滴也是一样,或者你原来想做导游、想做厨师,都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是今天这个平台降低了每个人的成本。滴滴现在有1500万的司机,很多人把它当成职业,他们原来可能是小生意人,生意失败了,我经常问专车司机,你们是干什么的?或者他现在还再一个单位里面,但是不景气,不用每天去,他就可以在里面干一件事有收入,就让他有了一个就业和一个机会,只要他愿意好好服务,愿意勤劳,我觉得他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工作的机会。
主持人艾诚:我手机上接收到另外一个新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了。因为2015年新浪财经主办了“十大经济人物”,你是当选者之一,其中有一句话是非常有自信的,你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会输,为什么?
程维:不为什么。我去找“衣食住行”行业领军企业学习的时候,我去问海底捞,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我说中国真正最大的餐饮企业是谁,他说做联合最好的是肯德基,服装也是一样,中国其实很多自主品牌今天并不是那么主流,还有很多的国外品牌在中国占据主要的市场。汽车行业也是一样,中国大多数的汽车行业都必须靠合资才能生存。
只有互联网是守主阵地的,我们起码在之前的十几年的发展里面,还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服务中国的用户。我觉得到今天为止,这是滴滴的底线要求,就是能够在中国服务好我们的用户,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探索怎么样走出去。
主持人艾诚:大家觉得程维讲的精彩不精彩?非常精彩,非常感谢程维。我问一下台下有没有互动,我们希望听到场上和场下的互动。
提问:我本人也是一个投资者、投了20多个互联网金融企业了,很多人一跟我说,我要做XX滴滴或者滴滴XX,其实类似于出行的这种很容易标准化的产品,在很多领域是无法标准化的,比如说律师也好、理发也好,比如说你刚才所谈的,除了类似这种出行之外,其他的类似于你特别看好的分享经济有哪一些
程维:最好的市场三个特点,大众、高频、刚需。
听众:真的蛮少的。
程维:很多企业都想做大而全,但有很多小而美的机会,大而全也不会太多的,滴滴第一天起也不是做什么移动出行,什么这样的一个共享经济平台,我们第一天起就想让大家能打到车,而且我们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全世界发生了什么,后来我们才发现,像美国发生的是专车,只有中国才是从出租车起步的,他们觉得很傻,全世界也没有哪个企业从出租车上把行业整合起来的,但我们就觉得应该这么做,所以也没有照搬一个模式,从解决小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开始。
听众:其实我是蛮想通过你、通过主持人、通过博鳌论坛去发出一种声音,滴滴在整个出行领域,在共享经济取得成功,不代表别的人能够在类似的这种领域取得成功,因为我们现在看了太多的。
主持人艾诚:没错,滴滴打车、滴滴讨债都有。
听众:我们投了两家滴滴追债,没敢叫“滴滴追债”,名字叫另外的。不是因为滴滴成功了,所以做滴滴XX,很难的,所以你的呼吁比我们的呼吁更有价值。
程维:所以听到滴滴XX就不要投了。
主持人艾诚:我觉得共享经济应该有更多的像滴滴这样的优秀企业出现,我们把掌声送给程维,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