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投资“宋小菜”?因为CEO不仅要管理业务,也要管理团队搭建及组织结构的安排,而余玲兵曾在阿里有过组织战略部背景、具备一些与HR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使得他拥有“既当爹又当妈”的本事。
“每年节假日回去,老家还是那个老家,老爸也还是那个老爸,只不过老家一成不变,而老爸在慢慢变老”。——宋小菜CEO余玲兵
城里面的信息化、移动化,城里人点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完成的支付……这一切都是在“城里”,好似与余玲兵处在浙江台州的农村老家并无关联。骨子里想要让“农二代”那些“住在老家的老爸们”也感受到互联网之风的那股劲儿,促使余玲兵做了一款APP,并起了个接地气的名字——姓“宋”,名“小菜”。
余玲兵,何许人?
余玲兵:“农二代”出来的阿里人,融资1.04亿,他的“宋小菜”是如何成为IDG投资的第一个农业项目的
皮肤偏黑,身着一件印着“Raise The Bar”(更上一层楼)的黑色衬衫,戴着黑框眼镜儿,看上去就像是刚从海边打鱼回来、晒黑了的邻家兄弟,“我老家是浙江台州的,我是老船长的儿子”,这句自我介绍与他身上的气质神一般的浑然天成。
“宋小菜”天使投资方“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则用了一个特别“朴素”的词汇形容对余玲兵的印象——“接地气”,其实某种程度上,意思可以理解为——具备浓浓的“农二代”气息,但陈洪亮也委婉地圆了一下这层意思,“他思考问题的时候是比较‘城里人’那一面的,只不过干起事儿来会比较‘农村’。”
思考问题“城里人”,指的是他对互联网、对电商具备较高的思想造诣,毕竟他也曾负责淘宝农业电商、是淘宝特色中国馆创始人,并顶着“天舒”的花名在阿里有过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俗称“农业中最懂互联网的人”,“3万亿的市场,3%的行业渗透率,且机会大部分都在线下”,这是他决定扎根生鲜市场的客观依据。而对于生鲜农产品的三种盈利方式他也如数家珍,“第一交易,第二农资农技,第三供应链金融”。
干起事儿来“村里人”,指的则是他对蔬菜食材天然的喜爱。别人去泰国带着伴侣去清迈、去普吉岛,余玲兵去泰国却去当地农贸市场看生鲜食材,他觉得,在农贸市场能够看到许多商业街或旅游景点所看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些才是最地道的东西,我特别喜欢这些东西”,这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并不仅限于去泰国,而是去任何地方,余玲兵都会去农贸逛一圈看一看是否有自己没见过的食材,见到了会兴奋地去研究一下,他自称是“互联网中最懂农业的人”。
“城乡混合体”的他,干的是什么事儿?
老船长的儿子、“农业里最懂互联网的人”、“互联网中最懂农业的人”,这几种身份的叠加,让余玲兵有种天然的“使命感”:在有生之年,要给老爸、老家一个交代,以“互联网”为渠道,为农业原始的低效作业模式提供更高效的手段。
余玲兵切中的环节是生鲜蔬菜中小零售商,比如“菜贩”“生鲜店”等与上游蔬菜供应链的采货配送,于是便做出名为“宋小菜”的一款APP。菜贩只需要将自己所需要的蔬菜订单发出去,第二天便能够在附近的服务站冷库中取出货物。
改变,多伴随“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说有人闹”的现象,“宋小菜”的出生,会使得谁在哭闹,谁在笑?
通过给菜贩提供采购和配送服务,缩短菜贩与蔬菜供应方采购链路,形成反向供应链之后,于上游蔬菜供应商而言,减少冗杂环节的同时,也降低蔬菜倒手途中所带来的折损率,稳定和明确的需求帮助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避免盲目生成,帮助增收;于菜贩而言,手机下订单、社区提货的方式代替了起早贪黑进货的方式,自由支配的生活时间更加充足,省去各种车费、力费、杂费,综合进货成本降低;于充当“物流”方的拉货司机而言,无需再苦苦守候各大批发市场。
于各方而言都一片利好的事情,好像最不受益的一方就是蔬菜批发商,这些批发商要怎么“活”?其实批发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批发商需要被激发。
“我们从来都不是要干掉谁,被我们干掉的就只有两个字——‘习惯’”,余玲兵并不认为“宋小菜”与某一方之间会构成“敌对”的关系,他称“宋小菜”所做之事是“倒逼农产品产业链组织进行蜕变、更新,用更偏于互联网的方式,来介入这个行业的改革,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从业者”,因为:
第一,新技术的出现,淘汰旧的、低效率的模式是趋势使然,任何传统势力的失势都源于模式的更新,而专业从业者的价值始终不会磨灭;
第二,农产品电商渗透率仅有3%,传统产业链渠道上的从业者有很多值得敬畏的地方,所谓用互联网一夜之间“颠覆”它们的说法太浮躁,“农业需要合作才有未来,一起解决订单需求、生产效益、流通效率、信息数据的问题”;
第三,“自始至终,被我们干掉的都只有两个字——习惯”,大家都认为理所应当的途径往往是“习惯”所带来的,因为习惯被打破而感到疼痛的地方,恰恰是可改变之地所在。
想要去掉冗杂的中间环节,难免容易让人产生习惯打破产生的不适感,而创业创新过程中“走自己的路”,就是要让无用、冗杂的部分“无路可走”。但改变旧习惯,不代表摒弃过往的精华,“我们从没想过要颠覆谁,相反,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激发农业产业链领域每个角色的专业价值,将互联网产业升级也带到农业”。
简单来说,即——开放,共创,共赢,秉持“各司其职”的理念,让专业的人继续做专业的事,“通过众包的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入生产合伙人、物流合伙人、销售合伙人。”
余玲兵以“货源”及“物流”举例,在货源方面,余玲兵不介意供应方是何种身份,“宋小菜”负责提供订单,货源负责供应蔬菜,蔬菜公司、生产基地、专业经纪人、农户,都可能成为上游货源供应者,“有能力、有想法、有开放精神的各类上游主体都能成为宋小菜的采购合伙人”。
在物流方面,将运送分包给专业的物流团队,这样做人员数降低80%,成本能够降低至原先的1/5,因为“专业物流有自己的强项,他们对保鲜、排车、路线的经验可以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而且物流方通过‘宋小菜’,可以将原本半夜到凌晨的业务空档利用起来,实现营收增值。”
阿里人投资阿里人
余玲兵:“农二代”出来的阿里人,融资1.04亿,他的“宋小菜”是如何成为IDG投资的第一个农业项目的
“宋小菜”的天使投资人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吴泳铭(吴妈),届时他在天使轮中出手3000万元;而在今年“宋小菜”1.04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中,吴泳铭则以投资机构“元璟资本”的形式再度出现于投资方名单中。“我们觉得‘宋小菜’这个项目挺不错的,因此直接从吴妈那里切过来,以机构形式接盘A轮”,陈洪亮称,元璟资本一般不会投天使轮,但如果投了,一定会继续投A轮甚至B轮,不会卖老股。
为何投资“宋小菜”?因为CEO不仅要管理业务,也要管理团队搭建及组织结构的安排,而余玲兵曾在阿里有过组织战略部背景、具备一些与HR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使得他拥有“既当爹又当妈”的本事,也是元璟资本看中余玲兵的方面。
此外,余玲兵以蔬菜为切入点,而非以餐厅做B2B,也是资本看中的一方面,“至今我仍旧觉得餐厅并非一个好的切入点,因为SKU太多,模式也不是非常清晰,而以蔬菜切入,对整个供应链而言都比较有利。”
对于余玲兵而言,选择资本方,第一考量的因素便是对方是否真正懂农业,如果说选择天使投资方是出于在阿里巴巴相识多年的信任,那么选择A轮投资方则一定要有“心有灵犀”之感,“IDG在这个行业中花费2年看了17个团队,访问了110多名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基本将农业上下游都看了一个遍,但一个都没投”,余玲兵说,这是因为IDG一直觉得他们没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团队或合适的模式,“直到看到我们”。找投资就是找合伙人,接受了融资就是接受你成为合伙人的一员。
武汉,杭州,上海,北京,“宋小菜”的步伐都已抵达这些区域,而今,余玲兵又来到北京面试更多愿意一起来折腾的小伙伴,他本人也将搭乘第二天的航班离开。
结语:
采访临近结束,注意到一直坐在余玲兵旁边的市场运营总监张琦,肤色白皙,发型酷爽,他是阿里钉钉的创始成员之一,一看就是“城里人”,与余玲兵“朴实”的外表对比鲜明,余玲兵笑称,“他(张琦)是城里人,我是农二代,我们团队还有很多伙伴以前当过兵,是‘工农兵’各方势力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