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要做成功的企业家
2016-04-19 09:54:44 1964浏览
ONE目前有3000多万的装机量,每天打开量200多万次,每一期全网阅读总量在数百万,总阅读量超过十亿,评论功能开通两个月有数十万的留言总量。

ONE目前有3000多万的装机量,每天打开量200多万次,每一期全网阅读总量在数百万,总阅读量超过十亿,评论功能开通两个月有数十万的留言总量。

“去韩寒化”也让ONE真正从一级世界变成多级世界。ONE围绕品牌IP本身做周边产品,理念往往建立在设计和工艺上。

4月13日晚,一身黑衣的韩寒站在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灯光打在他身上,成为全场焦点。33岁的他,集作家、“国民岳父”、赛车冠军、餐厅投资人、电竞冠军等多个名头于一身。但这次,台上的韩寒是ONE和亭东影业的CEO,一名创业者。

2012年,韩寒以原《独唱团》杂志编辑部为班底,做了阅读类App“ONE”,由另一位上海青年作家小饭(范继祖)领衔内容制作。2015年,韩寒逐渐把工作重心从“精神领袖”转移到公司管理上:每周到公司几次,每次工作时间很长,从规划公司战略,到接洽资源与人脉,甚至制定日常考核标准,他都要参与。

2015年之前,ONE更像个工作室,一个编辑常常身兼数职,约稿、广告、出版一手包办;从去年开始,ONE越来越像一家公司,成立专门的广告部、技术部,走向规模化、系统化运作。

COO李靓雯一进来就赶上了大变革,她负责市场、产品、公关等。作为老朋友,她也看着韩寒一路蜕变。

今年年初,韩寒在公司全员大会上说:“做一个互联网产品,就要用互联网思维考虑公司发展。大家不用来虚的,都要用数据说话。”ONE开始走下文艺圈,直面商业化,接受互联网创业大潮的洗礼。

从文艺阅读到文艺生活

1月,ONE推出了更有商业气息的3.0版本。“改变”,成为新版ONE的主题。

2012年10月初上线时,ONE获得当天阅读类App排行榜第一名——这离不开韩寒多年的粉丝积累和他的个人光环。

过去三年多,ONE每天 “固定”一张首页图、一句“金句”、一篇文章和一个问答,后期还有一款编辑推荐的东西,共1000多期内容。与此同时,平台上诞生了一批ONE孵化的年轻作家,这样让ONE开始锁定在18-25岁为主的年轻群体。

然而,在用户习惯分析中发现,这样一种追求极致简单的方式,反而限制产品的发展。“因为无论内容多优质,用户停留时间有限,到后来日打开量逐渐下降。这对我们做日常运营不利。”李靓雯告诉《天下网商》。

为了使文章的阅读场景变宽,提高用户黏性、增加使用时间,ONE团队开始探索用户其他“文艺”需求,比如看电影、听音乐。ONE 3.0版本里,文章和问答合并,增加音乐和电影板块;从最多查看往期10天内容到开放所有往期;增加搜索、小记等附加功能;甚至还会推出商城频道。ONE正从一个纯阅读应用转化为文艺生活平台。

据李靓雯介绍,ONE目前有3000多万的装机量,每天打开量200多万次,每一期全网阅读总量在数百万,总阅读量超过十亿,评论功能开通两个月有数十万的留言总量。

做青春IP孵化器

最初,很多年轻作者通过约稿的方式,从ONE平台上走红。一批“红了”的作家却被其他平台相继签约, ONE开始完善孵化和签约机制。

去年开始,ONE逐渐签约了20多位作者,明年将增加至50个左右,内容版权由作者和ONE共同拥有。ONE除了把关内容,还不断发掘和培养新作者。小饭说,现在做编辑更难,不仅要帮作者出书,还要承接影视改编权代理这样的商业活动。甚至帮助合适的作者开发专属自媒体,在平台上精准地打造形象,并做个人营销。

同时,ONE成立独立的IP部门,专门负责签约作者的IP运营,把作者或作品做成强IP,然后卖掉,做成影视剧或其他衍生品。目前,ONE上有四个小故事卖了200多万元。

据李靓雯介绍,ONE上线一年之后,由于目标用户精准导致广告投放效果不错,12人团队就有8位数广告收入。这只是平时日常运营的收入,公司主营收入则来自于出版和IP销售。

在发布会上,韩寒透露,2015年ONE出版的4本精选书平均销量30多万册,其中张皓宸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和蔡崇达的《皮囊》销量过百万册,所有ONE出品图书累计共卖了近1000万册,这相当于接近一家中型出版社的规模。

他同时透露,张皓宸作品改编的电影《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将由岩井俊二监制,明年暑期上映。其创立的亭东影业也会携手ONE,陆续推出《天空制造》和《三重门》两部电影。

尽管不缺钱,但ONE还是融资了。1月28日,其母公司上海有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宣布获得华创资本6000万元A轮投资。李靓雯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方面很多代表文艺生活的创业、品牌逐渐凶猛地抢占市场,另一方面ONE三年了,希望能有一些变化,并在资本助推下快速发展。”

韩寒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你要是躺在鲜花里一动不动,那么你就是一具尸体了。”

如何让用户为文艺买单

2013年夏天,ONE做了一批印有logo的T恤,这是ONE第一次商业尝试。当时整个编辑团队都参与打包、发货,让他们第一次从冷冰冰的数据感受到活生生的用户。之后,ONE尝试在艺术和品牌之间找到切入点和机会。一两年积累之后,ONE搞定了生产供应链资源,这才理直气壮地卖起产品。

去年7月4日,ONE和晨光文具旗下品牌晨光优品推出一款文具礼盒,7月7日在晨光天猫官方旗舰店发售。李靓雯介绍,从策划、生产到推出,合作将近半年,上线第一天销售额就超过100万元,三个月达到500万元,这让ONE开始有信心做更多针对大众市场的产品。

ONE也探索过小众产品的商业化,比如去年做了一款通体雪白的行李箱,上架当天就卖完了400个。李靓雯说:“虽然需求很小,不能带来更多盈利,但一定要找准人群,同时表达出ONE的品牌调性。”

在李靓雯看来,ONE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去韩寒化,“如果一个品牌只能靠一个人来背书,品牌生命里不会持久。”因此,ONE围绕品牌IP本身做周边产品,理念往往建立在设计和工艺上。

此外,ONE还相继与3D打印公司“造物”合作做饰品,之后还跟ITO合作限量版的旅行箱、MAYE背包、九口山的笔记本等。

在营销策略上,尽管有韩寒的明星效应,ONE依然不做粉丝经济,“我们排斥的是消费粉丝,但并不排斥卖东西。”因此,ONE不是纯粹做爆款的互联网店,而是做品牌,不仅仅是几个爆品。

内容是商业的根基

办公室内常常一副冰火两重天的场景:一边是热火朝天、由李靓雯带领的市场团队;一边是深耕细作、由小饭带领的内容团队。

“再怎么变,ONE仍然还是一个内容平台。”小饭说。

2015年,图书出版和版权代理部门从编辑部独立,又基于资本运作及大方向调整,新增了部门,如今内容部门为出版、版权、影视、音乐和自媒体。

在内容部最关键的审稿流程上,按小饭的话说,“从最初的联邦制变成了现在的议会制”。一开始,ONE实行大责编制,每个责编为自己的版块负责,根据点赞、评论、阅读和分享数据考核和激励,事后审查。

渐渐的后台数据多了,编辑们开始需要在取悦读者、引导读者和分享趣味之间获得平衡,这就需要一个编委会来定稿。他将审稿分为三个步骤:5、6个责编每周固定上交3、4篇稿子,去掉作者和编名字,在每周一下午盲选;6、7人每人记名投票,选出7篇适合下周的文章;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修改标题和段落。

小饭看来,ONE既不是《读者》、《知音》,也不是《收获》、《人民文学》,因此既需要不断多元化,也需要取舍内容。

“一些文章口碑很好,但是数据很差,一些文章点赞数据很好,但是很多人骂。我们知道他们在骂爱情狗血青春校园,一些读者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偏爱出现变化。因此在文章配比上会增加其他类型的比例。”小饭说。

如果说以前的ONE只想抓住90后年轻群体,现在它也想抓住日渐老去的80后。因此,小饭在考虑做一些有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特稿,并在内容板块和更新数量上做出一些改变。

“去韩寒化”也让ONE真正从一级世界变成多级世界。以前平台上最大的偶像是韩寒,现在变成不同类型的作家各自吸引一部分粉丝。既有蔡崇达这种思想厚重的,也有张皓宸这种青春题材作家,更有张晓晗这样写都市的。

基于内容,未来ONE还会有哪些想象力,如何联手亭东影业在商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韩寒说:“谈钱总是跟我的形象不符,因为在大家心目中,我还是一个拿着大宝剑与全世界对抗的翩翩少年。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你们会因为金钱而爱上我,而不是我的才华和美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