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4月17日上午,北京东城区富贵园小区内,一名送件的顺丰小哥骑着三轮车与一辆京B牌照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不干了,一分钟内扇了小哥六个巴掌,一边扇一边用地道的北京污言秽语对小哥的母亲问候个不停。
虽有路人拉架,但北京司机越骂越欢,越打越勇。
自始至终,快递小哥的背影就那么呆呆地戳在画面里,低着个头,并不躲避,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对于打人者向顺丰快递小哥反复殴打行为,4月17日晚间,顺丰总裁王卫曾在朋友圈表示,“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据记者报道,昨天凌晨,打人司机李师傅委托家属通过北京晚报致歉,他的行为属情绪冲动,现在十分后悔,愿配合警方调查,服从处置结果,向受伤快递员和公众致歉。
顺丰方面认为,打人者反复殴打行为恶劣,公司将对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到底,不接受对方调解诉求,建议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追求其刑责。并已安排公司高层跟进处理事件后续,已向警方报案并安排快递小哥做伤情鉴定,相信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
北京公安局官方微博专门连续为该事件发布了2条微博,并向网上征集线索。就在4月18日,这一事件迅速地“圆满”结束,打人者致歉,并被警方拘留十日。
肇事者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事已至此,大众的激愤心情得到了些许安慰。
快递小哥都是宝贝
对顺丰来和王卫来说,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为一个普通的快递员撑腰?
因为,身处快递行业的顺丰,人,才是他们财富的根本来源。
由于顺丰还不是一家公众企业(没有对外公布详细的财务报告),我们无从知道快递员对于其重要性的量化指标。但从顺丰的同行,我们能够看到,快递小哥对一家快递公司多么重要!
申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其净资产为19.4亿元(其中应当有部分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形式存在,而这并不会直接创造营收);但在去年1~3季度,申通的总营收高达53.8亿元,是净资产的2.7倍。以更少的净资产,创造出了数倍的营收,功劳显然不在于汽车等运输设备,物流园区等固定资产,而是快递小哥们辛勤的奔跑。对申通来说,他旗下20多万从业人员是最重要的财富。
圆通的数据更为直观。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圆通只有12.2亿元的固定资产(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及电子设备等),但当年其营业收入高达121亿元,相当于固定资产的10倍。而在圆通的成本当中,运输成本(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和面单成本(物料和印刷服务)之和只占其中的30%——人力,才是成本的大头。
和申通、圆通采用加盟商的方式不同,顺丰全部是直营形式,而且价格就是比其他快递高。因此,顺丰对于快递人员的稳定性要求更苛刻。而王卫和顺丰集团对于此次快递小哥被打一事的高调处理,就明明白白地给所有快递小哥们传达了一种态度:你们放心送货挣钱,别怕人家找你麻烦。
如今的中国快递行业,类似于战国时代,诸雄并立,其他快递公司的员工,看到顺丰有这么好的老板,会不会生出“别人家的老板”的感慨?
汽车可以买,飞机也可以买,仓库也可以买,对不差钱的快递企业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但是人心和归属感却无法用金钱买到,顺丰这次没有花一分钱,就收获得四方支援,八方点赞,效果超过任何广告。这既有偶然因素,也离不开顺丰的成功应对。且不论其最终目的为何,敢于大张旗鼓为员工撑腰,就值得点赞。其他公司,也可以学啊!
坚持不上市的顺丰为何又要上市?
此次社会事件又把顺丰公司推到了大众面前,顺丰在快递行业中一直是快速、靠谱的代名词。目前顺丰正处于上市关键期,有如此“仗义”总裁和靠谱业绩支撑的公司什么时候上市?值不值得投资呢?
此前,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顺丰创始人王卫,对上市热情不高。他曾向媒体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因为上市之后利润和股价会成为主要目标,不利于长期的战略性投入,同时上市所需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于保护商业秘密,制定战略计划。
那么坚持不上市的顺丰为何又要上市呢?顺丰选择此时启动上市计划,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促进农村电商和快递业发展的背景下,相关国家部门希望涌现一家中国快递业的标杆,顺丰成为最佳人选。
第二,中信资本、招商局集团是国有资本,进入顺丰两年多后,也希望获得一个更好的资本回报率。2013年8月,顺丰曾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古玉资本四家战略投资者,并转让出25%的顺丰速运股份。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快递业高溢价拐点即将到来,现在不失为中国民营快递业在A股上市的好时机。
2016年2月18日,顺丰公布了其上市辅导公告,正式启动其A股上市计划,公告称顺丰拟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的上市辅导。
顺丰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公司。其内部将原有业务板块划分为六大业务事业群进行独立运营: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顺丰国际事业群。
业务涉及到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顺丰的路子越来越广,三年前的80亿融资难以维持如此巨大的盘子。
快递业扎堆上市:七个葫芦娃已出来五个
本世纪初民营快递企业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快递行业呈现微利化、亏损化。要改变这种局面有两条出路:1)并购扩张,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争取更大议价权;2)转型升级,切入其他细分蓝海市场,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改善盈利能力。而上述两种变革出路均加速了快递企业的融资脚步。
2015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快递业进入密集上市潮。排名前七的快递公司中——申通、圆通、中通、顺丰、韵达、邮政速递、百世汇通。已经有五家已经上市或者在上市进程中,而韵达和邮政速递曾冲击上市未果。
2015年12月2日,艾迪西(002468)发布公告,申通快递将向其借壳上市;2016年1月15日,大杨创世(600233)发布公告称,将与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中通计划赴美IPO,时间拟定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拟融资10亿至20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大的中企赴美IPO;百世物流(百世汇通母公司)预计2017年-2018年在美国或者香港上市,目前,其已经聘请高盛作为顾问,并已经招聘CFO开始筹备上市事宜。
而处在国内快递业第二梯队的全峰快递则选择在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自身上市计划。
目前快递业还处于风口,此时上市将有利于企业更好讲故事,获得更高估值。但之后可能会出现近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产能过剩现象。
随着产能过剩,面对行业竞争,为了生存下来除了上市、找靠山之外,在快递行业或也将上演类似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的行业巨头合并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