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大萧条前最后的狂欢
2016-05-05 09:58:55 2502浏览
网红经济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但于此同时,中国2015年GDP 6.9%,25 年来第一次低于7%,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全线放缓,2015年投资增长10.1%,消费增长11.1%,出口下降2.8%,经济难言见底。

一个社会越是在经济萧条,娱乐业也越泛滥,参考一下日本经济迷失的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如今的中国呢?在经济萧条之时,网红经济却逆势飞涨,是不是觉的很有意思?

2015年10月,网红运营公司如涵电商宣布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A轮投资方赛富亚洲跟投。

2016年3月,金刚文化获得IDG资本领投的4000万元Pre-A轮投资。金刚文化先后签“小野妹子学吐槽”、“英国报姐”等粉丝量过千万的段子手。

2016年3月,papi酱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共计1200万融资。

网红经济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但于此同时,中国2015年GDP 6.9%,25 年来第一次低于7%,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全线放缓,2015年投资增长10.1%,消费增长11.1%,出口下降2.8%,经济难言见底。

目前的中国,总体经济增长放缓,但网红经济却炙手可热,大有野火燎原之势,这不是很奇怪吗?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越是经济萧条,娱乐业就越泛滥。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也不正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迎来了动漫、游戏、二次元产业的蓬勃发展吗?

网上一个段子说,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不好的时候就聚在村口赌博。目前的中国就是这样,由于实体经济的衰落,资本家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了网红经济、互联网概念上,导致无论背后是什么,只要一沾上这些概念就迅速发展。

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潮火遍大江南北,让你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扯淡的项目,都能随随便便的拉到投资。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创业公司获得融资。而毫无节制的疯狂和泡沫背后,必然只剩下灭亡。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泡沫早在美国已经上演过。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繁荣期”。那时很多美国公司,只要业务跟IT稍微挂钩,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因此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而在疯狂追求IT概念的背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因此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

泡沫终有一天会被戳破,2001年4月4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

美国十五年前经历的泡沫,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吗?在2015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而现在却快倒闭完了!这说明什么,没有实体支撑的泡沫中终一天会破灭, 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根本。

互联网概念的迅速发展之下,对实体经济的抽血效应愈发明显,而更可怕的是,经济过度金融化倾向也开始蔓延。

2015年,“资产荒”成了热门词汇。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信贷资产呈进一步萎缩趋势。

梳理在港H股上市的锦州银行、青岛银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的年报发现,这几家银行中,2015年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有的甚至不足30%。优质信贷资产难觅,银行不得不把大量的资金配置到其他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中去,如信托、债券等,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加码导致了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何其相似啊,08年前的美国不也是过度依赖金融,而忽视实业吗?

1952年,美国金融资产总量相当于当年名义GDP的4.52倍,到2008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0.2倍,56年间,金融资产增长了97倍,远超实体经济的增速。过度金融化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的到来。

2008年以来,美国接受了过度金融化的教训,通过再工业化大力复兴实体经济,使得经济开始走上健康的发展方向。

2009年,奥巴马上台,强调重振制造业和出口,并于同年推出78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强调降低金融业比例、增加出口,让美国经济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沙滩上。

2009年1月28日,众议院通过8190亿美元的“买国货”刺激条款,2010年8月,奥巴马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通过减税、贷款、能源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重振制造业,让在美生产效率提升,并鼓励美国的制造业回归。

2007-2011年间,美国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60%。美国的ISM制造业指数在2008年最低为32.4,从2009年8月回升到50以上,现在已经回升并超过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

对实业的重视促使美国经济重新企稳。而目前的中国则在走向反面,过度的金融化和互联网化,在急速促成实体经济的衰落。

目前的中国,需要警惕“过度金融化”和“过度互联网化”了。郑永年提到,目前有很多资金都涌入了这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恰恰需要“去产能”。过度金融化所导致的负面效果不言自明。金融经济必须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但现实刚好相反,金融经济是在蚕食实体经济。为了追求金融业的高回报,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

很多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的金融保险业高调炒卖实体企业,它们炒卖企业就如同它们炒卖股票那样。这样下去,今后可能会出现潜在的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又与金融业相结合,成为投机资本的重要去处。例如一些所谓的P2P企业甚至已经深入农村。一个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居民都搞不明白的东西,如何让农民搞得明白?这会演变为一场“强者”加害“弱者”的运动。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行业的虚火导致投机盛行而实干精神急剧衰落,大量的年轻人转入互联网和金融。即使是“富二代”大部分也是在玩互联网和金融,根本没有其父辈开创实体经济体的精神。

如果把整个中国经济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实体经济是大树的根和主干,而互联网和金融只是树上的果实。当果实吸取所有的养分,过度膨胀时,树干就会被压垮,同时丧失养分而死。对当前的中国来说,促进树干的茁壮成长,抑制果实的野蛮生长,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中国,各种无聊的事物备受追捧,看起来繁荣至极,而实际上是资本在实体经济不振、萧条山雨欲来之际,在匆忙的给自己寻找避风港,仅此而已!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