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网红直播电钻吃玉米被卷掉头发的视频被大量转发,对于“网红”现象的讨论一时间风生水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文字、图片之后,视频成为人们社交和传递信息最生动的方式,也使得网红群体性发展。全民网红时代,我们应该看到网红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空虚,还是着眼于科技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
当网红为享受明星般追捧
白天,济南女孩李硕(化名)是一名国企员工,下了班她化身为网络女主播。对于很多像她一样流连于直播软件的女孩,大家一并将她们定义成网红,即使她们还没红,比如李硕,她的账号只有一百多个粉丝,其中大部分还是相识的朋友。“就像‘美女’一样,已泛化称对女性的称谓,并不是赞赏。”
李硕的艺术细胞从小比别人多。高考时,她曾员周冬雨一起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大学时,她曾在北京的小酒吧里做过驻场歌手,虽然收入不高,但她很享受站上舞台的感觉。“我的梦想就是当明星,现在明星是没希望了,能做网红也不错。”可这仍是奢望,尽管她在软件里又唱又跳,将自己的账户照片PS得无比精致,可始终没什么人关注。但李硕仍在不遗余力地直播、唱歌、讲段子,她希望有一天可以当上真正的网红,有很多的粉丝关注,享受像明星一样的追捧。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是,“网红生态”就像一块贫瘠的沙漠,始终无法开出娇艳的花朵。对于那些熬着直播努力想红的草根,更像沙漠里的仙人掌,虽千奇百怪却又千篇一律,难以在这个网红时代留下印记。
直播软件催热网红经济
今天,映客、斗鱼、趣播等众多直播软件盛行,用户量呈几何性增长,一个网红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里,很多年轻人都想成为网红,市民吴婷婷(化名)也是其中一员。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自己,她把自己的房间改造成了演播室,从淘宝上买来直播板和闪烁灯,营造氛围。事实上,直播软件的盛行直接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在淘宝上,很容易买到直播需要的周边产品,众多网红和拥有一颗网红的心的用户成了最直接的消费者。
娱评人李泽清说,网红大致分为四类:有颜值的、有才华的、胆大敢说的、有钱的。根据这一分类,不一定只有美女才是网红,无论长成什么样、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网红。
促使吴婷婷热衷当网红的原因,除了享受被关注的感觉,她还可以从中享受赚钱的乐趣。直播中,粉丝们会向主播赠送映票,映客会按一定比例折现,作为对主播的奖励。“但这些钱很少,除非粉丝量巨大,但培养粉丝量需要长时间直播,另外还有自己花钱,这样才有可能上热榜,让更多人看到。”
靠直播弥补“存在感缺失”
济南厚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跃强说,人人都有一个明星梦,直播软件的技术进步,降低了当明星的门槛,“这是科技带来的共生效应,若说带来了负面影响,也言过其实,这种现象到目前来看,没有影响影响公众的生活,没有造成市场的混乱。每个软件都有良好的监督,连在直播中抽烟或者开车都可能遇到封号处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看到直播软件在传递信息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市场竞争作出的贡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都市女报《依菲驿站》专栏作者依菲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红们能够通过直播软件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关注,以此获取信心,弥补“存在感缺失”。从精神文化层面上看,是内心过于浮躁的结果,“其实,现在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的气息,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需要一个发泄的窗口和渠道。但是喧嚣的发泄方式会更加激发人们的浮躁情绪,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想静,其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