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这里来一个很亮的结论:有效刷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刷量阶段。把销量刷上去就行,销量起来了,权重就起来了,所以早期的刷单,相对要容易很多。
第二阶段:刷螺旋阶段。13年左右的时候,还是刷销量,但是刷螺旋上升,谁这个数据做的好,谁的效果就好。
第三阶段:刷标签阶段。基本现在就是这个阶段,刷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找到真实的目标顾客群,让他们去刷,快速的给店铺打标。
第四阶段:刷消费者购买行为阶段。未来的主流,所以,判断是否刷单的关键(尤其是未来),会更多的集中在对整个购买行为过程是否常态的判断上。当然,这时候,刷手的人群特征也会非常关键的。
这个建立的基础很简单:消费者在购买不同品类、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产品时,其购买决策过程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他在淘宝上的搜索行为、浏览行为、购买行为也是不同的。比如,你觉得你买一瓶矿泉水的决策过程跟购买一双耐克篮球鞋的决策过程会是一样的么?
我们主要从两个维度来探讨一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客单价的高低、商品是否标准化(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性是否比较大)
(1)客单价的高低
客单价的高低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时间上,你购买一卷卫生纸的时间一定远远低于你购买一台数码相机的时间,前者可能你在网上从搜索到购买十分钟搞定,甚至如果是老客户的习惯型购买的话,三分钟搞定。但如果时候者,你的决策时间可能要好几天。
另外就是对于评价的关注度、咨询的比例上(非静默转化的比例),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你的这次购买行为当中,你会有多大程度的去参考别人的意见。客单价越高,你如果决策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大,你也就更愿意去参考别人的意见,比如去看评价、比如去咨询。
还有不同店铺进行比较的关注点等等,都有所区别。
(2)商品是否标准化(不同品牌之间差异性的大小)
品牌差异性的大小主要会决定什么?会决定消费者比较的焦点,关注的焦点。如果全部是标准化的产品,那消费者可能会更多的关注:是不是正品、价格是不是比专柜便宜、性价比是不是足够OK。非标的东西呢?比如衣服,那么个性化就会非常强烈,消费者更会关注款式等方面。
所以,我们就先根据这两个维度,分四种情况,分析一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