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跨境电商新政热热闹闹而来;5月28日,又被批准暂缓一年实施。现在,距离暂缓实施又一个月了。杭州的跨境商品进口情况如何?当时“抱团痛哭”的跨境电商企业们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昨天,记者从杭州检验检疫局了解到,近一个月来,杭州进口商品的批次和金额依旧较上月(新政实施后一月)分别下降36%和57%,企业也继续持谨慎观望态度。
出货量有所提升
但进口量依旧下降
据杭州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5月25日至6月25日(新政暂缓实施一个月),下沙跨境园区保税进口484批,金额0.35亿美元,出区包裹207万个,金额4亿元,较新政实施前一月(3月8日~4月8日),进口批次、金额分别下降40%和53%,出区包裹、金额分别下降34%、32%;较新政实施后的一个月(4月9~5月8日),虽然出区包裹数及金额分别回升40%、43%;但进口批次及金额分别下降了36%、57%。
“4月8号到新政暂缓期间,我们的业务量下降了70%。新政暂缓之后到现在,尽管有所缓和,但依旧下滑了50%。”杭州海仓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毛巍表示,目前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真实的订单情况还处于较低水平,“包括刚做完的‘6·18大促’,和去年相比,只有一半的业务量。而且,不同于往年的平稳下降,这次大促结束后销量陡然下降。”
商家促销不断
但消费者还是多掏钱了
新政暂缓实施后,正面清单仍有效,只是暂缓清单中的注册、备案要求,税收仍按新政执行,不变。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跨境电商产品,要加付税费了。
曾经备受各个平台推崇的1000元以下的爆款商品,如母婴、食品等商品购物成本提升,价格上涨。如天猫国际平台上的美素佳儿奶粉,税改前售价为129元,税改后提高到149元;SKⅡ神仙水原售价为998元,税改后提高到1116元,几乎和一般贸易无差别。
目前大多数商家选择自己承担税率提升带来的成本增加,如网易考拉、蜜芽、波罗蜜、麦乐购等均标明在售商品“包税”。据了解,跨境电商一般毛利在10%左右,但税改后,如电商要维持利润,商品的价格将上调15%至50%。
如果消费者买到的跨境电商产品,价格只涨不跌,消费意愿也就随之降低。
企业去库存策略明显
继续持谨慎观望态度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降低了,那么企业呢?
新政实施一个月后,记者曾采访过不少跨境电商企业。这些企业去库存的想法最强烈:谁也不知道接下去还能不能卖,得赶紧出货。
新政暂缓一月,货是暂时都能卖了,但企业的去库存意愿依旧。因为,基于对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条款的判断,电商企业普遍认为国家对跨境电商加严监管是趋势,一年后政策仍将收紧。“我们不敢投入,因为我们不知道一年后,新政落地会是什么样。”在毛巍看来,税费提高,消费者意愿降低,订单量就会减少,订单量少了,库存怎么办?
同样在观望的,还有物流企业。和达畅流(汉达国际)关务经理唐晓芳对订单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一是消费者觉得不免税了,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第二,商家对前景抱着不明朗的态度,那么在备货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像以前那样乐观地去备大量的货。”
今年截至目前,和达畅流的单量是200多万单。“新政没出来前预估单量是600万单,但是新政一出,3月的60万单一下子锐减到4月的30万单,且五六月也都维持在30万单左右。目前,我们实际使用的仓储有22000平方米,还有一块仓库在装修,今年预估要投入使用的有40000平方米。但现在比较尴尬,因为投入进去的没办法撤回,而单量在锐减,只能处于观望状态。”唐晓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