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公司”索要身份证号?千万不能给
2016-07-29 06:00:04 9729浏览
​市民杨大叔来到户口所在地的李家街道文园社区,一进门,他就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自己的包裹。这把工作人员都问愣了,社区没开展收包裹的服务,不过他们还是给杨大叔核查了一遍,确实没有寄到社区的他的包裹。

市民杨大叔来到户口所在地的李家街道文园社区,一进门,他就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自己的包裹。这把工作人员都问愣了,社区没开展收包裹的服务,不过他们还是给杨大叔核查了一遍,确实没有寄到社区的他的包裹。杨大叔一拍大腿,“完了,上当了。”

原来,前一天上午8点30分,杨大叔接到一个“0057”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个包裹寄到了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因包裹内东西太杂,无法送往,需要他带着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去领取,如果要查询自己的包裹,需要杨大叔核对信息。

杨大叔平时有网购的习惯,可他目前住在中山区,从未把邮寄地址填成沙河口区,也没听说需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号码。虽然有疑惑,但一想到跑那么远核实实在费事,于是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杨大叔根据语言提示,按照步骤提供了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随后人工服务台还要求杨大叔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价,才结束了本次通话。

直到最后,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杨大叔包裹里是什么东西。为了证实自己是否真的有包裹,第二天一大早杨大叔急匆匆的来到社区,向工作人员询问,但经核实并没有所谓的“包裹”,这时杨大叔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个人信息泄露危及财物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轻则要面对垃圾短信或诈骗电话的骚扰,重则面临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的风险。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统计,仅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约124元。

目前,由个人身份泄露而导致的银行卡信息盗取、买卖等已形成黑色产业链。许多互联网企业由于存在安全防范漏洞,沦为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的主要渠道,给金融安全带来重大危害和隐患。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统计数字显示,新型网络骗术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诈骗产业链的形成。这一黑色产业链不仅人数众多,且分工明确,涵盖了从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到分赃销赃等不同环节。

四大途径易致个人信息泄露

首先,请朋友帮忙收集。一些商家或个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网络,请他们帮忙提供单位同事或周围其他人的个人信息。

其次是自行套取,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姓名、职业、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的商业信函公司,就是通过收集、买卖用户“名址库”来赢利的。

三是一些商家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善或恶意泄露。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银行卡时,往往会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可能由于随手乱扔、保存不善或倒卖牟利而被泄露出去。

四是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由于个人信息泄露给当事人带来侵害或损失的案件屡屡发生,所以个人信息保护变得刻不容缓。

信息被盗用如何维权

如果发现个人信用记录上出现了可疑信息,可到相关银行先行确认,如发现是由于银行工作失误导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可由相关银行上报人行予以消除。同时,个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例如,保管好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必要使用时在上做出用途标注。

如果是银行审核疏忽造成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以要求银行停止侵权,并恢复个人名誉,可要求一定的精神赔偿,但由不良记录造成的间接损失不在银行的责任之内。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