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是圣诞节,不过和以往经济火热那几年的圣诞节相比,那种带着洋味道的节日氛围差了不少。
过去的一周新闻不少,比如:我们之前聊过的蚂蚁招财宝违约;支付宝的AR红包惹火了神州大地,但有一家叫做邻萌宝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微信发文称支付宝“AR实景红包”是抄袭他们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淘宝网等10家中国线上线下市场被列入其“恶名市场”,占到总名单的四分之一;12月21日京沪《网约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出台....。。
这么多新闻中,笔者仔细研读了虎都有意收购凡客的线上平台V+,还有在网约车细则出台后关于滴滴的各方报道,凡客和滴滴隐隐约约有些相似之处,好吧,今天就来聊聊这个。
凡客成品创始人陈年在后期的反思中这样表示,“错在太快,错在贪婪”。其实这个总结同样适用于滴滴。
回顾两家公司的成长,都是快得迅雷不及掩耳。2007年凡客创立,2010年“凡客体”广告席卷大街小巷,凡客突然走红,当年营收突破20个亿,在全行业地位迅速上升。第二年,凡客开始疯狂扩张,营业额目标订到60亿元,是上年度的3倍,随后又继续加码,调整到年100亿元。几个月内,新建厂房和生产线、数百新员工入职、团队扩张到1.3万人。那个时候的凡客是资本的宠儿,是世人眼中的明星企业。
而滴滴同样也曾无比辉煌,曾经是世界级的超级独角兽,曾经获得了资本的万千宠爱,员工近6000,连带着它的CEO、天使投资人、各级高管都成了人人羡慕嫉妒恨的超级网红,在中国的创业大舞台上,他们都因为滴滴而成就了网红CEO、网红天使投资人、网红高管,出没于各种媒体报道,无数大会小会,讲述着成功的故事。
凡客和滴滴都很快,正应了雷军的那句“唯快不破”的名言!
但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没有多年的含辛茹苦、坚持不懈苦练内功,你根本就快不起来!
古今中外,各种名言老话都告诉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钱是好东西,但钱真不是万能的,钱买不来日积月累的扎实内功,最终也是个花拳绣腿。
凡客和滴滴其实都是典型的烧钱补贴大干快干的互联网“轻模式”,说穿了,都是以流量起家,用钱砸出来的“盛世”平台,在受到资本青睐后,飘飘然,不抓紧时间赶紧补自己最缺的行业内功,在资本的裹胁和忽悠下,左冲右突,四面出击,做概念,做大盘子,摊大煎饼。说着说着,怎么和乐视也这么像呢?!
据称,当初柳青进入滴滴后,有投资人认为,一个投行人士进入公司,会使得公司性质从运营驱动转为交易驱动,笔者翻译一下这个评论,那就是本该苦哈哈地练内功,结果有人把大家直接带到了街头,耍个把式卖个艺,花拳绣腿就能赚大钱,这种情况下,谁还想着回到山里练功呢!
笔者认为,这些年诞生了不少投资领域的著名投机者,他们披着华丽的投资人外衣,却做着只利己不利人的投机生意,除了自己获得了大量声名和利益外,对于创业真没起什么好作用,相信历史会对他们有公正的判断,同样历史和规律大神也会让他们显出原形!
其实雷军的“唯快不破”更适合当成投机类投资人的座佑铭,快进快出,把创业公司快速吹出高估值,自己就有机会高位退出,赚取最大的利益。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商业的本质是赚钱,赚钱的本质就是成本比销售价低,所以商业的核心就是成本,如果做同样一件事,你比别人的成本低,你会更容易成功。怎么比别人成本低,那就是直捣成本的黄龙,在生意链条中多占据节点,通过最新的技术,比如互联网让这些节点的成本比别人,比以前更低。
而这种占据生意链条节点的事情,往往不会轻,甚至会很重,就像京东做物流、做仓储,重得不行。但一旦做成了,就会成为别人很难超越的壁垒。
最近,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说,“为什么我们只做重模式?我觉得,所谓轻模式,壁垒很低,还有政策风险。我会挑一个最难干,最有壁垒的事”。
而出行成本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司机工资等。这三个方面,目前的滴滴毫无解决对策。
在各种尘埃落得差不多,快到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事后诸葛亮般地来分析一下了。
出租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成本优化已经非常清晰,成本控制也做得极为到位,它本身是个线下很重的行业,所以互联网基因的滴滴很难再进行优化。
何况滴滴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唯一可以优化的变量就是司机收入。但对于全职司机来说,这个议价空间很小。
就像笔者一直坚持认为的,滴滴根本就是不是共享经济,共享只是被它用来当成PR的最大招牌和挡箭牌,它说到底就是个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出租车在线调度公司,意图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由于大量全职司机的存在,导致滴滴本质就是个不规范的出租车公司。收取高昂的中介费用,但却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
对于政府来说,不严格管制不行。
联想到下半年突然火爆异常的所谓共享单车(笔者认为它们就是自行车出租公司),和凡客、滴滴一样,轻模式,壁垒很低,同样面临着政策风险,因此笔者同样也不看好它!
本文"滴滴和凡客一样:错在太快,错在贪婪"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23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