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寂寞空虚冷?他们在淘宝至少有5000万朋友
2017-05-04 09:46:24 1819浏览
“我们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挤着2小时的地铁,3餐外卖,4季淘宝,5感正常,6点下班,7点健身,一天平均点击手机1000下。”

“我们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挤着2小时的地铁,3餐外卖,4季淘宝,5感正常,6点下班,7点健身,一天平均点击手机1000下。”在网上流传的《一只空巢青年的独白》一文中,一连串数字化的行为排比,描摹出了空巢青年的鲜活日常。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空巢青年”这一群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日前,淘宝也发布了一份空巢青年数据报告,在全网中“捕捞”到了5000万个空巢青年,他们年轻、单身,独自一人在异乡打拼。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空巢特征,比如爱吃外卖和零食、爱一个人看电影。他们虽然独居但并不孤僻,热衷在网上与人交流,闲鱼上80%的技能帖都是他们所贡献的,呈现出了很强烈的分享欲望。

谁说空巢青年“寂寞空虚冷”?

从以上种种来看,空巢青年虽然空巢,但并不空虚。“淘宝”、“闲鱼”这些带有轻度社交属性的电商平台的勃兴,不仅填补了青年们“空巢期”物质上的匮乏,更关键的还在于为他们提供了在独处与交流之间自由切换的空间。

正因如此,空巢青年们得以进退自如地切换身份。想社交时,在兴趣为纽带形成的众多网上社群中热衷分享购物心得、技能帖子,不少人还能成为某个领域中的“大神”。想独处时,也能“一键下单”自己自足,守住一方自我的小天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代文人志士的人生志愿,就这样被空巢青年改写并实现了。

一切社会学问题,都会找到对应的经济学解决办法。“空巢青年”无需自怜自艾,更无需汹涌而来的“社会关爱”。在淘宝和闲鱼上,在自发形成的“空巢经济”大潮里,他们玩得欢着呢。

每晚10点是“空巢青年”出没高峰期

在广州生活的李渊就是这样一枚典型的空巢青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的她,和无数南下打工的湘军老乡一样,她也离开了娄底老家,来到这个南方大都市打拼。

“空巢”青年寂寞空虚冷?他们在淘宝至少有5000万朋友

空窗期的李渊最近考虑买条狗,在淘宝搜宠物周边产品

3个月前,她刚结束了一段“三观不合”的恋情,如今正处在感情的空窗期。记得刚分手那阵,回家时面对空无一人的住所,还时不时涌上一阵孤独感。如今的她更懂得如何取悦自己,过上丰足的单身生活。

谁说单身狗就活该孤独?比起恋爱时和男友腻歪在一起的她,如今和同事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如果不加班的话,她会和同事一起聚餐。挖掘公司附近好吃的小店,是他们最大的兴趣交集。

晚上9点多,李渊回到租在五羊新邨的小公寓中。打开电视、换上家居服、坐在马桶上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刷淘宝,这几个连续动作几乎成了仪式感般的存在。

根据淘宝发布的“空巢青年”数据报告,在一天的24小时里,几乎每个时间段都留下了“空巢青年”的活动轨迹。但每晚的10点左右,是他们“出没”的高峰期。

此时正是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开始夜生活的时刻。白天,他们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讨好世界,晚上,他们选择在淘宝上取悦自己。

李渊打开了“有好货”推荐的设计师手链,又根据“猜你喜欢”进入了另一家卖手冲咖啡壶的小店,最后再往收藏夹里放了一款全智贤在《人鱼的传说》中戴的同款潮牌墨镜。

就如同已有孩子的男性回家前,习惯在车上抽根烟再走一样。在洗澡前坐在马桶上刷淘宝,和看网综、追美剧一样,成了李渊这样的空巢女青年取悦自己的小癖好。

可以“无爱”不能没电,流量就是血槽

都说“宅男费纸,宅女费电”,独居的“空巢青年”们,可以没有爱人,但是不能没有电,更准确地说,万万不能没有流量。

李渊每月都要用掉2个G的流量,等车时、餐厅里、地铁上,一有空,她就忍不住打开手机刷各种消息……为此,她不得不买了流量无上限的199套餐包。

流量是“空巢青年”们的血槽,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流量耗尽的焦灼感会让他们不得不及时充值补血。这一点在“空巢青年”最爱的消费类目排行榜中可窥一隅。

主打流量的“充值业务”,超过了占据淘宝相当大交易量的“服饰”类目,高居榜首。空巢的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而网络和电话,就是他们链接世界的纽带。

感谢发达现代科技,让独自一人在京漂泊的思琪能通过视频通话,每天见到诸暨老家的妈妈和在墨尔本读研的男友。有时她会把视频通话切换成语聊,为的是不让妈妈看见自己一脸憔悴,坐在屏幕前吃外卖的样子。

和男友的聊天时间,从最初的每晚3小时还意味未尽,渐渐缩短到2个小时、1个小时、半个钟头甚至15分钟……这段感情还能继续多久,她也不知道,只要每天下班后能在屏幕上看看他的样子,告诉她每天在澳洲发生的新鲜事儿,她就很满足。

零食和电影是“空巢青年”的情绪解药

心灵空虚,可以用流量和话费来填补。至于胃呢?就用外卖和零食来解决。来自江南小镇的思琪,吃不惯北方的面食,时不时会点一份外婆家的东坡肉、蟹黄豆腐配米饭打打牙祭。

外卖也是“空巢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空巢青年”最爱的外卖食品以“一人份定食”为主,中式炒饭、盖饭以营养丰富、量大管饱的压倒性优势居于首位。谁说一个人的晚餐很孤独,美剧和网综是最好的下饭小菜。

零食也是不能少的,不二家的橘子味儿棒棒糖、张君雅小妹妹的巧克力圈也是思琪每月定时补仓的必备零食。和思琪一样,许多“空巢青年”会定期购买零食“投喂”自己。

无论是排遣背井离乡的孤独感,还是化解无形的生活压力,抑或是满足自己尝鲜的好奇心,和被馋虫勾引的旺盛食欲,零食总是最好的解药,因此也成为“空巢青年”最爱网购的五大商品之一。

“文艺青年”通过阅读找到精神上的理想国,而“空巢青年”则选择遁入电影制造的太虚幻境中,实现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的凯文,是个典型的漫威粉,一有超级英雄电影上画,他必须第一时间刷首映,这样才能在漫友圈中占据话语权高地。美国队长、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无论续集还是前传,他一场不拉地看了下来,这是他单身时最快乐的时光。

数据显示,在过去1年,在淘宝用户中,有375万空巢青年曾经买过一张电影票到电影院去观看电影,并且有6.8万空巢青年平均每个月都要独身一人去看电影。

和“做梦”一样,电影也是无需他人参与,也可体验到的娱乐享受。只要买一张电影票,把身体交给座位,把头脑放空,等待灯光渐暗,屏幕亮起,这个造梦工厂,就能带你完成一次90分钟的造梦之旅。

无论是零食,还是电影,都能通过感染肉身,直抵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如果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来演绎,外卖是满足“空巢青年”基本生理需求的存在,而零食和电影,则提升到了爱和归属的更高层次,乃至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起到了情绪安抚,身份认同的功效。

谁说我们孤独的?其实我们好着呢

调查中显示,“淘宝到家”是“空巢青年”使用的高频业务。无论是买菜送水果、还是洗衣做饭的保洁业务,都能在淘网上找到专人代办。甚至连“按摩推拿”、“汽车美容”这类相对小众的服务,在“淘宝到家”上,也成为经常被空巢青年“翻牌子”的前五名业务。

与其勉强和不熟的同事一起聚餐,还不如点个外卖一边看剧一边吃。与其把宝贵的假期用来收拾屋子,还不如叫个保洁阿姨上门打扫,出国旅游后再回来上班,更有满满的奋斗动力。

在上海一所高校工科就读的王超,就热衷于在闲鱼上分享修电脑的秘籍。虽然宅男界有云,“电脑修得好,单身单到老”,但修电脑还是进入女生闺房最光明正大的理由。王超就因修得一手好电脑,在女生寝室畅通无阻。

据统计,闲鱼上的技能分享帖中,有80%都来自“空巢青年”们。他们最热衷分享的技能中,除了最容易变现的“家教”外,“IT技能(修电脑)”,游戏代练、跑腿代办,甚至运动私教,都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所独有的傍身技能。

如果以上种种,你就认为“空巢青年”都是孤独内向的“社交恐惧症患者”,那么你就低估了人性的丰富面。“空巢”这个定语虽然带有几分悲悯的色彩,但“空巢青年”却并非如此。他们只是更懂得借助互联网服务的便利,省去不必要的时间精力。

孤独寂寞冷,只是一时的小情绪,但并非“空巢青年”的人生底色。一个人也许是孤独的,但由相同的精神纽带、在淘宝闲鱼这样越来越带有社交属性的购物平台上联系起来的他们更是万能的。也许,在现代高节奏都市生活中,年轻人最关键的技能就是能够在孤独与社交中自由切换,最重要的气质就是一个人也能像一支队伍。

本文"“空巢”青年寂寞空虚冷?他们在淘宝至少有5000万朋友"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342810)

“空巢”青年寂寞空虚冷?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