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卖场型的天猫旗舰店。每年,它要从上百万件进口产品中,选择一万件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并且通过电商渠道卖出去。
它就是进口家居消费品零售商——利快。由于产品繁多、品类跨度大,加上单品价位高,利快一度面临选品、货品长尾、消费者培养等诸多问题。但多年的摸索,让利快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三步走:
首先,通过小规模用户测试、产品卖点发掘以及电商后台数据参考进行选品;其次,以供应链分级管理标明产品等级,淘汰尾部产品;最后,优化详情页设计,配合平台促销活动的节奏点,把单品转化为爆款。历经多年,利快沉淀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经过20年的品牌积累,利快不仅尝试打通全渠道,还沉淀了50万忠实会员。据了解,利快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品牌进行合作,涵盖收纳、晾晒、居家日用、厨房、餐饮具等20大类目,每年为中国用户提供超过上百万件产品,线上SKU超过1万个,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款售价499元的Leifheit拖把,已经成为利快旗舰店的爆款产品。
凭借材质和设计优势,Leifheit拖把在空缺的高价区间中找到潜在需求。今年上半年开始,这款产品在天猫上的销售一直保持80%的月增长率,从高端小众消费到市场热销品。
在天猫618,利快迎来了年中的爆发。利快通过减免、秒杀、抽奖参与天猫活动,旗舰店业绩(6月1号至3号)同比增长超过了300%。
常年的线下积累,让利快在品牌与消费者沉淀了商业智慧,如今发力线上之后,利快又会带来哪些惊喜?
进口零售商的市场洗礼
20多年来,利快的成长节奏映射出着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变化。
1995年,德国利快进入中国,成立北京利快贸易有限公司,只引入了以清洁家居生活为主的Leifheit品牌。但这个在德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在中国毫无知名度,加上产品定价高,市场接受度一直不高。
进入21世纪,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家居行业开始升温,使得中高档家居产品需求量迅速膨胀。
家居行业的发展为利快提供了温土。在此阶段,利快商务部利用资源优势在全世界寻找适合的家居品牌和产品,与国外众多品牌建立联系和客户关系,让中国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外品牌。
从单一德系产品,到包含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从清洁领域拓展到收纳、晾晒、居家日用、轻型家具等20个大类,利快和上百个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涵盖产品超过百万个。
随着跨境业务的成熟,利快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电商平台。2013年开始,中国跨境电商得到初步发展,以C2C代购模式为主的洋码头、小红书相继成立,天猫、亚马逊、网易等电商平台也逐渐进入战局。
“越来越多的品牌希望利快能为它们提供电商服务,帮助他们运营中国各电商渠道。”利快电商业务总经理岳金龙告诉记者。
2013年,利快开始布局三块业务:一是数百家线下卖场店的利快传统业务、二是与天猫等大型平台合作的利快电商;三是供应链B2B业务。
可见利快正在通过业务线的相互配合,加码电商业务。
利快组建电商团队,以平台不同来分别运营,其中合作主要品牌如Leifheit、Silikomart、Guzzini会开设品牌店铺单独运营,由专人负责。目前,利快电商团队有50人。
而供应链则负责从开店到运营的全程服务。例如产品展示、页面设计、预包装等,分销客户也可以通过淘宝供销平台、B2B平台实现一键代发。并且企业可以通过进销存逻辑运算系统,对动销状况实时做出营销策略调整。2015年,利快成立品筑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利快电商发展迅速。以淘系为例,利快去年淘系店铺销售超过5000万,年增长70%以上。此外在总体业务结构上,利快自营电商占比超过20%,整体线上业务与线下基本持平。
然而,以数据驱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升级用户体验的新零售业态,又给了利快新的启发。新零售时代,“融合”成为利快下一阶段发展关键词。目前,除了相对独立的供应链B2B业务外,利快正在推动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试图打通产品和会员体系。
如何“百里挑一”?
像利快这样的卖场型店铺,选品是关键。
利快每年向中国提供百万件产品,线上SKU超过1万。因为涉及上百个品牌,产品繁多、品类丰富。但是线下受到门店规模影响,展示有限;线上虽受空间限制较小,可是消费力与线下相比稍弱,而且页面尾部产品不易被发现,因此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利快这样的卖场式销售模式,选择与渠道合适的产品尤为关键。
选品,首先建立在清晰的消费者定位上。利快的目标用户是高端消费群体,“在引入品牌和商品的时候,我们会基于当地数据选择畅销、口碑好的TOP品牌。”岳金龙解释。
最初,利快通过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开设利快生活卖场店,吸引高端消费者,在线下门店积累用户。随后,根据天猫后台的重要数据,利快以市场空缺的产品为品牌打开线上局面。
以499元的Leifheit拖把为例,利快通过天猫后台数据发现,拖把产品大多集中在百元以下,中端和高端产品寥寥,因此补充了价格在189、269、349以及500以上的拖把系列,拉伸了拖把产品线的同时吸引各消费群体。
从品类拓展的方向来看,天猫数据所反映的行业趋势显示,以“家”为场景的售卖方式在线上渠道更受欢迎,“轻”、“小”型家电家居产品出现了翻番的增长态势。因此,利快相继引进了收纳、晾晒、居家日用、厨房、餐饮具等产品系列,扩大经营领域。2016年,利快引入意大利轻型家具品牌DLAC和FOPPAPEDRETTI,一年时间品牌年增长达到了400%以上。
除了现有产品的选择以外,利快还会与个别品牌进行深层合作,以线上线下的销售数据和行业趋势为基础,为中国区消费者提供定制产品。
消灭“长尾”
繁多产品并非是优势,利快“长尾”问题开始凸显。
这是卖场型零售商普遍面临的“二八原则”——20%的产品占据80%的销售业绩,而另外80%的产品销售占比较少,成为长尾。
利快的“长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身货品丰富,除了受消费者喜欢的爆款产品外,卖不动的“尾部”产品居多;二是因为进口品牌认知度不高和产品高价位影响,上架产品不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行业中陷入“尾部”地位。
那么,如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为此,利快进行内部研究,通过产品关键词突出产品特征,同时打造品牌认知度,宣扬产品价值。
以一款厨房百洁布为例。关键词选择上利快以“强力”、“去油污”、“刷碗专用”介绍产品特性,突出Leifheit品牌实力吸引新老用户,为产品背书。在商家普遍定价在个位数的情况下,利快售价36元,官方旗舰店总体销量超过8000件。
另外,岳金龙发现,天猫平台的官方活动能有效带动店铺长尾产品的销售,类似在双11、双12的活动中出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双11,利快的尾部产品通过优惠、折扣等活动,整体销量达到了全年的四分之一以上。
淘汰机制也为“长尾”产品提供了解决办法。在供应链管理上,利快按字母顺序从A到Z为产品划分等级,其中XYZ被称为“下水道产品”。一段时间中,系统通过各个渠道综合的数据为产品打分,等级为XYZ的产品会面临淘汰。
目前,利快正考虑放缓上新频率,控制“长尾”数量。此前,利快天猫旗舰店保持每天1至8款的上新速度,还在其店铺首页开辟新品频道进行产品露出。“即使有专门的新品渠道,频繁上新仍会存在反向效果。”岳金龙告诉记者,6·18年中促之后,店铺会尝试慢慢减少上新频次和数量,以周为单位上架新品。
本文"这家卖场型店铺有1万个SKU,它是如何选品、搞定长尾?"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35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