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签到应用街旁即将关闭 忠实用户有话说
2016-01-21 17:55:31 1923浏览
今天听闻街旁要关闭服务器了。对,这个国内最早的签到应用还活着,并拥有我这样死忠的用户。即使它已经一年没更新,bug层出不穷,甚至连添加新地点都不行时,我还在坚持使用着...

今天听闻街旁要关闭服务器了。对,这个国内最早的签到应用还活着,并拥有我这样死忠的用户。即使它已经一年没更新,bug层出不穷,甚至连添加新地点都不行时,我还在坚持使用着。

街旁

稍显安慰的是,后来又有消息源证实,产品关闭的事情还没有最终确定,再等等官方消息。

无论如何,今年真到了一个做了断的时候,产品关闭或保留,都该给个明确的信号。在这个时候,一名忠实用户出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只希望证明一些产品价值的存在感。

我在街旁上的第一个签到始于2011年2月12日,签到地点是一家山西刀削面馆,我写下了"人真多。上餐速度极快。"的评语。

无法回想起第一次使用街旁的感受。可要补充一下的是,当初促使我急切地想从一台索爱功能机换上iPhone 4,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十分想体验这个当时带着名震业界的LBS标签的签到应用。这个时候距离街旁2010年5月上线约大半年时间。

后来证明,一个概念被捧红的速度有多快,它跌落时受到的批评声音就有多强烈。一年后,"签到已死"的评论就占据了舆论的主流。在全部突然消失或转型的签到应用中,街旁倒依旧维持着自己拥有增长潜力的势头。2012年中旬时,街旁拥有用户300万,日活跃数10%,累计签到数5000万次。

那个时候,街旁开始在签到之上,做出一些产品升级的探索,比如根据用户的签到记录做一些周边商家的推荐,更重要的是引入商家为累计签到的用户提供奖励或者刺激用户参与商家活动的推广。不过,在我的印象中,类似活动从未吸引我的兴趣,因为每次的活动要求都非常复杂,感觉费很多力也拿不到很明显的好处,所以都没有参加过。

在这里必须承认,街旁在完成一些愿景性的规划,如提供个性化的商家推荐、借助平台提升商家对用户的吸引力、为广告主带去实际转化效益方面的尝试,基本没有成功。倒是Banner式的品牌广告曾获得一笔不错的收益。

那街旁到底什么做得最成功?其实就是一开始定位的签到,也就是用户层面的纯信息记录功能。

以我的观察,忠实的街旁用户希望用签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而对这种记录需求的强烈,会维持一种产品使用的黏性,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轻易离开。

曾经我也遇到一个签到狂人,但他签到的原因是为搜集徽章,这是一种为激励用户签到而提供的虚拟认证奖励。后来,当他搜集了699个徽章后,这个产品里就再也没看到他签到的身影了。

在"签到"被批已死的时候,评论喜欢用"鬼城"来形容街旁。可实际上,直到现在,我还依旧能看到一批像我一样活跃的用户保持着签到热情。

昨天我签到的"万事达中心",今天下午五点,有人留下新的签到记录。昨天我签到的"沸腾鱼乡",三天前也有人在这里签到,并写下"菜品服务不错,五星推荐。餐闭店里开始放周华健的歌。"这样的文字评价。在这个用户的主页上,我看到他四天前在龙泽地铁站的签到,并写着"经常坐末班车回家的人,其实在和末班司机谈恋爱。"这个签到获得他三个好友点红心。

的确,街旁用户规模距离它的鼎盛时期存在流失。就像我有26个街旁好友,现在还持续使用该产品的好友只剩一个。但这并未影响我对街旁的态度。

抛却一切产品前景的延伸。以记录而存在的签到这种行为的确是单一的,就像一个长期使用Foursquare(如今是Swarm)的朋友所说,他使用这个产品的路径就是打开它、找到位置、签到、关闭产品。那我使用街旁也是,打开它、找到位置、拍照上传签到、关闭产品。如果看到有朋友签到,顺带再多看一眼。如果他签到了一个看上去是有美食的地方,我偶尔会收藏一下,留待有机会去品尝,当然,这个非常偶尔。

这样机械简单的动作似乎很难为这个平台带去什么。不为互动、不为社交、不为寻找商家优惠,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记录。看似缺少持续的诱惑,但它真的成了一种无害、但证明什么存在过的行为。

这种简单的存在感维持在一个没有光亮的产品之上。

曾经总觉得是用户有抛弃产品的选择权,因为不喜欢、不需要。可当一个产品要抛弃用户时,抛弃的又是什么?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