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O2O烧钱烧出了中国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2015-11-17 14:58:21 1368浏览
李开复因病离开创投领域的17个月,中国互联网圈上演了不少悲喜大戏。11月10日,李开复独家对话百度百家,畅谈剧变中的独角兽之死,错过明星公司的遗憾,互联网泡沫的留存价值,以及那些行业巨头们走投无路的合并。

李开复因病离开创投领域的17个月,中国互联网圈上演了不少悲喜大戏。11月10日,李开复独家对话百度百家,畅谈剧变中的独角兽之死,错过明星公司的遗憾,互联网泡沫的留存价值,以及那些行业巨头们走投无路的合并。

在中国创投领域,你很难忽视一个人的存在:他是曾经的外企高管、创业导师、投资人,他是李开复,一个因为癌症消失在公众视野长达17个月的人。

也是在李开复暂别创投领域的17个月中,中国创业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悲喜:诸如滴滴出行等一批独角兽公司快速崛起;资本在两年内经历了从盛夏到寒冬的急转直下。按照滴滴CEO程维的话说:“你已经感到资本的冷雨打到了脸上。”

可是,李开复真的离开创投圈了么?答案可能并非如此。在过去的两年中,李开复选择了一个更加冷静的角度观察创业环境的变化。“有时候资本过热,让有一些创业者和一些投资人没有看清楚方向。”他说。

从今年2月开始,创新工场在微博晒出的一张照片开始,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李开复悄然回归。此后,他并未更多露面,或许这和他在病中与星云大师的对话有关。

病中,李开复曾找星云大师,并向其抱怨:“为何疾病找到了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诸如此类问题。

星云大师则问李开复:“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就是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我不断在做让自己更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这样,我才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

星云大师挑战了李开复这句话。“你发展自己的影响力,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名?还是让世界更好?”

“不能排除两者都有。”李开复诚实回答。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为了影响力,为了世界更好,而不受名利的诱惑的话,那可能是自己骗自己。”星云大师说。

这句话引起李开复最终反思:人很容易掉进名利的陷阱之中。

至今,李开复已回归8个月有余,现在他对于创业者的忠告,更值得细细品味。

生病期间,您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观察是什么?

李开复:我不在的这一年多,大概就是2013、2014年,我们看到有巨大的资本进入互联网,整个互联网+、大众创业是非常火,确实很多人对创业特别向往,在一些领域,尤其是020方面有特别多的钱投入。

而过去我回来的这8个月,前半正好看到了最火的状态,看到了各个O2O的公司融入巨额的资金,但是在后来的这三四个月看到我们进入资本寒冬,整个对比差别很大。

有没有遗憾错过了一些超级明星公司?

李开复:其实我刚回来很多人就是说,你看这么多O2O公司,你们可能错过了这个,也错过了那个。现在很多人说,你们很明智,投的O2O公司都很有特色,可以赚钱,可以沉淀价值,不是只是把钱烧了,烧给用户了。

这一直是我们的O2O的策略。我们认为,O2O这件事情是有巨大的价值的,因为中国有很特殊的人口分布环境,有巨多的中产阶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需要服务。

同时,也有很多人愿意接受比较低的工资,服务人员可以跳入这个行业,甚至成为小小的创业者,个体户。

这样的匹配是全世界最独特的,所以我们看好这个方向。但是因为有时候资本过热,让一些创业者和一些投资人没有看的很清楚。就觉得说,我只要能够每个季度烧出更多的客户,总会有人给我钱。

我们一直很沉得住气,基本没有投这一类的烧钱项目,我们投的O2O是看重了下面这几点的特色:第一,市场要够大。第二,用户是要有经常的使用习惯,不能说是三年五年用一次,最好有非常高的频次。第三,我们认为这个平台是要有价值的,不能说你拉拢了一个服务者、一个购买者,然后他们彼此两情相悦,又永远看上了对方,再也不需要你了。

所以有些领域,有很大的挑战。我们还是希望看到,能够真正产生对用户有价值的服务,而且是用户真得愿意掏钱出来,而不是因为你的补贴才来用的服务。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也投了几家,但是那些烧钱烧的特别厉害的我们基本上没投。

在您过去的投资案例中,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李开复:我们投资的案子里边,失败的主要几个理由:第一个就是执行力不够强。团队可能对一个行业的把控很好,创始人也很厉害,但是就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许竞争对手跑的更快,也许产品做得没有达到原来的时间和里程碑。

第二个问题是不专注。每一个创业者都很聪明,但是聪明的人往往点子会很多,点子多了,就会不专注。创始人只要点子多了,团队就会去试,那么一试多了,最后就不够专注,现在这种无论你看,彼得蒂尔的《从0到1》,或者是精益创业,这种理论都是说,你要快速执行迭代才能把创业做起来,所以这种不专注是有致命性打击的。

第三是创始团队不和。这个不和其实源于没有长久的认识和信任,我们也试着撮合了几对创业者,而且都是,两个人都很牛的,两个人一见都彼此尊敬佩服。

因为我们总认为两个创始人,或三个创始人,最好能够彼此互补。硅谷也告诉我们,最棒的硅谷创业团队都是两到三人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四五个人。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但是当两个人过去没有很强的信任度和认知的时候,当他们被放到了一起,或者自己选择走到了一起,也许只认识了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会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会有可能两个人价值观其实是不相符的,他们的能力是互补,但是价值观不一样,也许一个更想赚快钱,另外一个更想重视用户等等的问题。

所以股份还是要讲的非常清楚,尤其是两个人没有足够久的合作和信任的时候。

在创业的环境里,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会被放大到极限。所以当我们投一个案子觉得这个人可能有点小挑战和缺点,那么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不是说可能会发生的。发生了以后,两个人缺点都暴露出来,那可能又会彼此有很多的不认可。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会更专注来确保每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是很强的,我们会用各种方法来确认这一点,然后我们会用各种方法来确保这个创始人他是专注的,而且不是很发散的。

另外呢,如果有创始的团队,人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会希望他们是已经认识多年,彼此有默契信任的,那如果认识不够久呢,那也没关系,那里面要有一位是我们特别认可的老大,如果有什么团队不融洽的问题,那么他下面的人要走了,公司不会受到灾难式的打击。

您如何看待中国创业环境的泡沫?

李开复:泡沫整体我觉得不大。一方面,泡沫已经破了一些,我觉得是在有些领域的一些过分被炒作的案子和一些创业者,烧出了用户,但没有烧出价值。

一些投资人可能从后期突然来到早期,或者中期,不太了解数字,看到了很有魅力的创始人,或者很大的数字,就拿了钱砸进来,或者竞价。这些东西,在某一些领域肯定炒出了比较多的泡沫。在过去两三个月已经看到了挑战,可能未来的半年,甚至一年中,还会有不少公司面临这个困境,甚至关闭,但是我觉得整个创业界的股指已经接近理性。

我们如果长期的来看的话,过去的泡沫其实并不是爆了就没有了。而是泡沫爆了以后,有留下来的味道和价值。就像我们在看美国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这个整个互联网产业就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很多钱投进来,包括微软花了几十亿美金,最后很多公司很多破产了。

但美国用户得到了非常方便使用廉价的宽带,所以这个泡沫是留存的价值,美国之后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才是在这个基础上起来的。

同样,今天我们O2O烧了很多钱,但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这些看起来不错的公司,还有一些已经倒闭的公司,他们联合起来,烧出来了中国移动用户的支付的习惯。过去手机用户不断的飙升,从6年前,几乎没有智能手机的用户,到了现在有7亿智能手机的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支付是这两年之内才形成的习惯,这也是感谢当时是,可能是腾讯的红包,还有腾讯跟阿里打车的竞争。

您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合并?

李开复:其实大部分的创业者,他们的心态是强大的,是一定要把自己做成为伟大的公司,是不希望合并的。

但是,同时有两种巨大的逆流在让他们接受事实。第一个逆流很简单,往往BAT在背后,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本,让他们可能没有太多选择,因为你需要人家的钱,人家叫你合并,那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可以走。

第二,其实在互联网的领域里面,老大的价值要比老二大很多很多,我们也可以看到彼得蒂尔的理论,我们都知道,一个如果你占有80%的市场份额,跟20%来说,就不是一个4倍的价值,这可能是40倍,甚至是400倍的价值,因为这个份额最高的,甚至垄断者,他在互联网上面是享有巨大的优势的,因为他可以搭建平台,可以提高收费,他可以来创造生态圈,可以做各种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个因为是在互联网界,领跑者的巨大优势。

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出了三个问题:李开复是辅导创业者从0到1的好导师吗?成功可以批量复制吗?创新工场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吗?请您一一作答。

李开复: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基本上是没有看创新工场的发展,创新工场基本上是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我们所做的事情,针对一些特别棒的领域,找到这些领域里最棒的创业者,希望他能够接受我们的投放,接受投资之后呢,我们有各方面对它的帮助。比如说对行业的认知,对产品市场的发展,对于招聘,对于下一轮融资,对于公关等等,这些我们叫做服务也好,叫做孵化也好,我觉得我们做得是业界比较顶尖的,我们也因为这些引以为豪。

我们在这6年中募资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追寻我们的投资人也是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我们误认为是一个不断自己在滚动资金的话,其实是并没有看到我们真实的赚钱的方式是一个VC的基金,那么这个基金的投资人,也可以去采访他们,他们应该对我们的回报是认为在国内所有的VC里面应该是前5%,甚至更高。我们基金年化回报都是40%以上。

我们对自己的,对满足投资人,让他们觉得这是个好的投资,愿意继续投资,这是肯定的。对于创业者,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之下的成长,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些我们都还是有自信。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