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村:因互联网改变的淘宝村
2016-01-06 09:48:13 1952浏览
看着村里的网店和物流,防着农户的塑料加工产业死灰复燃,是东风村会计王万军记挂在心的两件事。每天,王万军都会开着他那辆私家车在村里转上一圈。三年前,他的座驾还是一辆摩托车。

“破烂村’天天有人来取经”

看着村里的网店和物流,防着农户的塑料加工产业死灰复燃,是东风村会计王万军记挂在心的两件事。每天,王万军都会开着他那辆私家车在村里转上一圈。三年前,他的座驾还是一辆摩托车。

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村名是“文革”时取的,寓意“东风压倒西风”,不具资源优势,缺乏特色产业,“路北漏粉丝,路南磨粉面,沿河烧砖瓦,全村收破烂”,是曾经的写照。

卖掉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设备,专职开网店——45岁的刘超说,7年前的选择,是这半辈子作出的最明智决定。

当时,刘超正从事废旧塑料加工回收,听说村里有人在网上开店,就让上过大学的弟弟帮着开了一个。刘超小学文化,开网店之前,连电脑键盘都没摸过,“刚开始跟买家聊天,我打字都紧张,过了一个月,慢慢也就适应了。”

那是2008年,刘超在网上开了4个月的店,有更多的时间浏览信息,与人交流,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真的要来了,加之网店利润率能达40%,果断退出废旧塑料加工回收,成为村里第一个将设备出手的人。果然,此后塑料行情一蹶不振,网店开始在村里星罗棋布。

“网络早就有,开网店的没有,村里没人带头开,你个人再精明、再聪明,也不知道开、不敢开,需要有人把网上开店的窗户纸捅破。”刘超口中捅破“窗户纸”的,就是孙寒。

80后孙寒是东风村的“带头大哥”,当过群众演员的他,名片也与村里其他网商不同:磨砂透明,印有微信公号。

在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读了两年,孙寒选择了退学,在南京当过保安,在上海卖过黄酒,然后应聘到睢宁县移动公司做客服经理。

2006年3月离职,回到东风村的孙寒,花2000多元买了台组装电脑。他把手头积攒的30张面值100元的充值卡,以每张95元的价格挂在淘宝网上,“没想到一个晚上就卖光了。”此后孙寒又代理过小家电、创意家居,生意不温不火,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差的时候也就千把块,他准备打“退堂鼓”。

但2007年的一次上海之行,改变了一个人、一个村庄的命运。在上海逛街时,孙寒看到一些别致的简易、拼装木质家具:能不能把这些家具放到网上卖呢?他买了几件样品回村,然后请木匠、改进设计、加工生产、上网销售,第一个月就销售了十来万元,有的产品利润率甚至超过50%。

彼时村里既无家具厂,也没快递点。起初街坊邻居还窃窃私语:孙家那小子整天在网上,跟人嘀嘀咕咕的,不是在干传销吧?但看着镇上来的快递员天天上门取货,渐渐明白其中一定有钱可赚。

住在孙寒家对面的王跃,初二辍学,开过蛋糕店、学过厨师,当时正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到孙寒家串门,问他怎么捣鼓网店的,“当时就是好奇,试试看,没想到几天赚了1000多元,比回收塑料强多了,最大的感觉就俩字:神奇。”

网销、拿货、配送、收款,网店经营流程简单;锯板、封边、钻孔,简易家具生产也不复杂。一时间,整个东风村热闹起来,网店如雨后春笋。经济实力强的农户,则“前店后厂”,在院子里办起家具加工厂。

自从8年前村里开起第一家网店,东风村迅猛“逆袭”,“无中生有”了一个产业、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跃成为睢宁县名噪一时的“明星村”:1180户,超过六成触网,经营2000多个网店,交易额突破10亿元。“基本天天都有人来咱‘破烂村’取经,去年各地来了近300个团组。”王万军说。

东风村近5000村民,从来不乏经商的基因。但在进入电商之前,是名副其实的“破烂村”,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已属于被取缔之列,镇政府和村两委严防死守。村里不少网商,由加工回收废旧塑料转型而来。

电子商务给东风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是我们农民掌握了定价权,和买家直接对接,卖多少自己说了算。”王万军自问自答,“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不再是梦幻,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图文推荐